[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7105.X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1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花 |
主分类号: | A61K36/85 | 分类号: | A61K36/85;A61P31/22;A61P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32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带状疱疹 外敷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成年人,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行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疼痛为特征。其发病有着逐年增高、再发的趋势,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正常工作;目前西医在治疗上多以抗病毒、消炎、止痛为主,但多数患者待疱疹消退后易遗留有程度不等的神经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中药制剂。带状疱疹在祖国医学中谓之“缠腰火丹”、“蜘蛛疱”等,系湿热内蕴,感受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气血瘀阻,毒火留于血气则发为红斑;湿热困于肝脾则起水疱,气血阻于经络则疼痛;久痛入络,湿热毒邪稽留经络,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后遗神经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黄花母根5-30份、黄三七10-25份、黄柏10-20份、马尾连7-25份、蛇地钱7-13份、连翘10-20份、赛金刚11-15份、佛手8-14份、地榆13-16份、儿茶5-7份、天王七3-25份、白术10-15份、紫珠叶8-27份、甘草6-8份。
优选的,黄花母根20份、黄三七18份、黄柏15份、马尾连17份、蛇地钱10份、连翘15份、赛金刚13份、佛手12份、地榆14份、儿茶6份、天王七14份、白术13份、紫珠叶17份、甘草7份。
制备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粉碎加工过筛成粉末,用菜籽油制成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中药制剂。
方中:黄花母根、黄三七、黄柏、马尾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益气排脓;蛇地钱、连翘、赛金刚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消炎杀菌,收敛止痛,生肌;佛手、地榆、儿茶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活血疗伤;天王七、白术补气健脾,理气活血,消炎镇痛,燥湿利水,生肌;紫珠叶止血消炎,散瘀消肿;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解止痛。诸药合用,以达清热解毒,健脾疏肝,燥湿敛疮、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临床治疗共17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为住院及门诊患者,发病时间1~7天,其中治疗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85岁,平均(45.6±13.8)岁;发于胁肋部41例,腰腹部35例,胸部5例,头面部12例,四肢部4例,颈背部3例;发病时间:短者1天,长者7天,平均(2.83±1.09)天;对照组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80岁,平均(43.6±15.2)岁。发于胁肋部20例,腰腹部22例,胸部10例,头面部13例,四肢部3例,颈背部2例。发病时间:短者2天,长者6天,平均(2.09±1.20)天。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情轻重及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临床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和皮疹消退后遗疼痛症状。
3、治疗方法治疗组外敷本发明所述的外敷中药制剂,即称取黄花母根20g、黄三七18g、黄柏15g、马尾连17g、蛇地钱10g、连翘15g、赛金刚13g、佛手12g、地榆14g、儿茶6g、天王七14g、白术13g、紫珠叶17g、甘草7g,将上述中药,粉碎加工过筛成粉末,用菜籽油制成外敷膏剂,先用无菌盐水清洗疱疹部位,然后敷上外敷膏剂,要求均匀涂于创面,每日3~5次;对照组:予病毒唑0.2g,维生素B12针剂0.5mg,肌注每日1次,外用碘伏消毒,每日3次;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
4、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疼痛完全消失,带状疱疹已完全结痂,无新生疱疹,无后遗神经痛;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带状疱疹结痂在80%以上,无新生疱疹;好转:疼痛减轻,带状疱疹结痂在30%以上,无新生疱疹;未愈:疼痛存在,带状疱疹结痂在30%以下,有新生疱疹,或虽结痂在30%以上,但遗留后遗神经痛。
5、治疗结果(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花,未经张瑞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7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受控排放的造口术器具和可模制的粘合性薄片
- 下一篇:造纸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