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06865.9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9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戴宏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结合固定结构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结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如服务器、分享器等网络装置运作时通常会上述装置固定于一固定物(如固定架、机壳等)上。
请参阅图1,现有将网络装置200固定的设计,是通过L形状的板件210连接于网络装置200的两侧,并再利用螺栓220将板件210锁设于固定架230,以将网络装置200设置于固定架230上。然而,现今的网络装置200为满足大量网络传输的需求,其重量与体积亦因此而随之增加。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的固定设计将网络装置200固定于固定架230上一段时间后,网络装置200的一侧将会因本身重量而往下倾斜,而有变形或掉落的疑虑;此外,在装设螺栓220时,也必须精确地将网络装置200上的板件210对准固定架230,因此造成装设的不便。
是以,遂有业者设计于固定架上设置数排导轨,并将网络装置设置于导轨上,以改进上述会产生倾斜与设置不便等的缺点。但上述导轨的成本不仅较为昂贵,且因结构更为复杂而亦有装设不易、还导致有维修替换不易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种结合装置具有能快速及稳固固定、结构简单且低成本的优点。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结合装置用以结合二对象。结合装置包含有一第一元件以及一第二元件。其中,第一元件具有第一基部及第一结合部,第一基部具有第一端及位于相反侧的第二端;第一结合部具有至少二第一表面,是分别自第一基部朝向彼此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表面接近于第一端间的距离,大于接近于第二端间的距离;第二元件具有第二基部及第二结合部,其中,第二基部具有第三端及位于相反侧的第四端;第二结合部具有至少二第二表面,是分别自第二基部背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表面接近于第三端间的距离,大于接近于第四端间的距离;由此,将所述第二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以结合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
而通过上述的设计,将可使得结合装置具有能快速及稳固固定、结构简单且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已知用以固定网络装置的设计;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后的部分透视图;
图4及图5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第一元件的立体图及侧视图;
图6及图7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第二元件的立体图及侧视图;
图8为组装网络装置于固定架上前的示意图;
图9为组装网络装置于固定架上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合装置1包含有一第一元件10以及一第二元件20。其中:
请参阅图4及图5,第一元件10是利用金属材料以一体成型的冲压方式制成,而形成有一第一基部12及一第一结合部14。其中,第一基部12具有一第一端121及一位于相反侧的第二端122,且所述第二端122处附近还具有多个孔123。第一结合部14具有对称的多片板件141,且所述板件141间间隔有预定距离,而相对的板件141上,朝向彼此的平面表面分别为一第一表面142,且分别自第一基部12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而使得各第一表面142与第一基部12的表面间形成有一小于90度的夹角θ1。而第一结合部14通过前述具有多个分段的板件设计,可有效地达到精简结构的效果,进而具有节省制作或材料使用成本的优点,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若为提升结合装置的强度,本发明的各板件141也可以是不分段的一体设计。另外,对应的二第一表面142间的距离,是由第一端121的方向往第二端122的方向渐缩的倾斜状设计。意即,对应的二第一表面142接近于第一端121的相对部位间的距离D1,大于接近第二端122的相对部位间的距离D2。再者,本发明第一元件10的制成技术并不以上述为限,在其它可行的实施态样中,本发明的第一元件10亦可利用合金、工程塑料等材料,通过焊接、拼装等其它方式制成前述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68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系统、隔热装置及散热系统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多层PCB板填盲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