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闸管整流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06505.9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9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翠;李福龙;李彦;高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M7/1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吴鸿维 |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晶闸管 整流 模块 | ||
1.一种晶闸管整流模块,包括机箱(1)、整流单元(2)、脉冲放大单元(3)、阻容吸收单元(4)、显示单元(5);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1)用于容纳、安装整流单元(2)、脉冲放大单元(3)、阻容吸收单元(4);
所述脉冲放大单元(3)的输入端外接六路脉冲信号,其输出端与整流单元(2)控制端相连,用于传递触发脉冲,同时进行一次回路脉冲变的原边输入端与二次回路脉冲变的副边输出端的隔离;
所述阻容吸收单元(4)并联在六个晶闸管元件(16)的两端,用于吸收换向尖峰过电压;
所述显示单元(5)与脉冲放大单元(3)相连,用于显示每项触发脉冲正常与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整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1)包括前板(8)、背板(9)、两个顶板(10)和两个侧板(11);
所述整流单元(2)包括6个晶闸管元件(16)和散热器(17),所述晶闸管元件(16)均匀分布排列且固定在散热器(17)上,所述散热器(17)安装在机箱(1)背板(9)上部,其中所述散热器(17)位于所述背板(9)上部的外侧,晶闸管元件(16)位于所述所述背板(9)上部的内侧;
所述脉冲放大单元(3)安装在背板(9)下部的机箱(1)内侧,包括6个脉冲驱动电路,脉冲放大单元(3)的输入端通过焊接在背板(9)上的电路板上的端子(29)与外部控制单元相连,输出端分别连接至6个晶闸管元件(16)的控制端;
所述阻容吸收单元(4)通过铆接螺柱安装在机箱(1)前板(8)内侧上部,包括电阻(19)、电容(20)和端子(21),所述电阻(19)、电容(20)和端子(21)焊接在位于前板(8)上部电路板上;
所述显示单元(5)安装在机箱(1)的前板(8)内侧下部,包括发光二极管(23)和IDC连接器(24),发光二极管(23)嵌入在机箱(1)前板(8)上并通过IDC连接器(24)连接14芯排线(25)与脉冲放大单元(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闸管整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闸管整流模块还包括交直流母排(6)和大电流端子(7);
所述交直流母排(6)固定在晶闸管元件(16)上,通过组合螺钉(34)安装在晶闸管元件(16)的接线端上;
所述大电流端子(7)固定在机箱(1)的背板(9)外侧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闸管整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直流母排(6)包括交流侧输入母排(27,A、B、C)和直流侧输出母排(28,+、-),交流侧输入母排分布在晶闸管元件上部,直流侧输出母排(+、-)分布在晶闸管元件的下部,交流侧输入母排通过导线分别与大电流端子(7)交流输入的A、B、C三相相连,直流侧输出母排通过导线分别与大电流端子(7)直流输出(+、-)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闸管整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容吸收单元(4)通过组合螺钉(32)安装在机箱(1)前板(8)内上部的铆接螺柱(35)上,包括六路阻容吸收回路,每一路阻容吸收回路由一个高压交流金属化聚丙烯膜介质电容器串联两个并联的功率金属膜电阻器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晶闸管整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1)为铝合金箱体,散热器(17)为型材式铝散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晶闸管整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1)还包括4个横梁(12)、法兰(13)、限位铰链(14)、防脱螺钉(15)、安装螺钉(38);
所述法兰(13)与横梁(12)以及侧板(11)通过安装螺钉(38)固定在机箱的两侧;
前板通过一侧的限位铰链(14)固定在横梁(12)上,另一侧可通过两个防脱螺钉(15)固定在横梁(12)上;顶板(10)开有散热通风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65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