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装置及相应的真空调节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06087.3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2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成;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装置 相应 真空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尘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进入真空调节器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真空调节器。
背景技术
真空调节器被用在汽车中用于控制EGR阀的开闭,当不需要EGR阀工作时,真空调节器内部空气弹簧将真空调节器与真空泵连接管路堵死,同时,真空调节器内腔通过进气管和过滤装置与大气相通,使内腔压力恢复到大气压,使得EGR阀关闭。过滤装置的作用是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真空调节器内部,防止真空调节器卡滞。
目前过滤装置主要是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后,通过一层过滤海绵后直接与真空调节器的阀芯相通,现有的过滤海绵很薄,其过滤效果不佳,灰尘很容易进入到真空调节器的内部,造成真空调节器卡滞。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它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地避免真空调节器卡滞;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过滤装置的真空调节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装置,其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连接端,在进气端设有可供真空调节器的进气管插入的环形的过滤腔,连接端与真空调节器的壳体相结合,过滤腔内设有与进气管同轴布置的环形的过滤海绵,在过滤腔位于过滤海绵下方的壁面上设有通气口,在过滤腔外侧设有与通气口连通的缓冲腔,缓冲腔的远离连接端的一侧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进气口,在连接端设有一个使气流反向流动后到达通气口的折弯部。
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过滤腔上扣合有一个可拆卸的以便取出过滤海绵的端盖。
作为对本发明的另一种限定,在缓冲腔内设有一个位于折弯部与进气口之间宽度增大的扩口部。
作为对本发明的第三种限定,所述的进气口位于缓冲腔的侧壁上。
作为进一步限定,连接端为开口型,在开口处设有与真空调节器的外周壁结合、使真空调节器的外周壁将该开口处封闭的弧形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真空调节器,它具有用于将其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的进气管,在进气管连接有上述结构的过滤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发明所提供的过滤装置,在过滤器外设置缓冲腔,能够对进入到缓冲腔内的空气进行缓冲,使空气中的灰尘在缓冲腔内沉落;气口位于缓冲腔的侧壁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缓冲腔内的空气的流通路径,使灰尘有较长的时间沉落;设置折弯部对空气的流向进行改变后,使空气的速度进一步地降低,大量的灰尘能够在折弯部再进行沉落,进入到通气口的灰尘已经较少;通气口位于过滤海绵的下方,使得被空气的能够被过滤路程大约相当于过滤海绵的高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过滤效果,在较长时间内能够保证真空调节器进气畅通,避免了真空调节器被灰尘卡滞;在过滤腔上设置可拆卸的端盖,能够方便地取出过滤海绵进行清洗,使用方便;在缓冲腔内设置扩口部,能够缓解缓冲腔内空气的波动,使其流动平稳,有利于灰尘的沉落;而且,由于进气口位于侧壁上,因此空气在此进气口处会发生转折,达到缓冲减速的目的;连接端为开口型,便于拆下后对缓冲腔进行清洗。
本发明的真空调节器能够较长时间内使用而不会被灰尘卡滞。
本发明的过滤装置适用于各种真空调节器中,能使其长时间保持进气通畅,避免卡滞,减少了维护的次数。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过滤装置14与真空调节器12相结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过滤装置1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进气端;2、连接端;3、过滤腔;4、过滤海绵;5、通气口;6、缓冲腔;7、进气口;8、折弯部;9、端盖;10、扩口部;11、弧形边;12、真空调节器;13、进气管;14、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过滤装置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14,如图1至图3所示,它被安装在真空调节器12上。
该过滤装置14的一端为进气端1,另一端为连接端2。
在进气端1设有可供真空调节器12的进气管13插入的环形的过滤腔3,进气管13的前端可以插入到过滤腔3的正中部位置。
连接端2与真空调节器12的壳体相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6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镀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的拍照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