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凸极变极同步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4953.5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4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吕滢熙;李盾;张东生;胡康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电蒂马克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9/10 | 分类号: | H02K19/10;H02K1/24;H02K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陈贞健 |
地址: | 2014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凸极变极 同步电机 | ||
1.一种凸极变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三相绕组具有p1和p2两种不同的极对数,其中p1>p2;转子上布置的磁极为凸极不等距结构,磁极大小宽度相同,磁极间距为τ1+τ1n/k,其中τ1=πD/(2p1),D为转子外径;n=0,1,…k;k为密槽系数,k为任意正整数,每个磁极上绕有直流励磁线圈,全部磁极分为两组,当两组磁极线圈通过电流方向相同时,转子呈现极对数p1;当两组磁极线圈通过电流方向相反时,转子呈现极对数p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极变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绕组采用串联/并联接法时,通过滑环引出线为3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极变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绕组采用串联/串联接法时,通过滑环引出线为4根。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凸极变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采用如下步骤实现转子变极:
1)确定虚拟转子槽数Z,Z=2kp1;根据p1、p2和Z,分别作变前极p1槽号相位图和变前极p2槽号相位图;
2)在变前极p1槽号相位图上任选1列作为原始磁极列,此列所含槽号,代表了变极前原有磁极的初始位置;
3)在变前极p1槽号相位图上选取与原始磁极列相邻的n列作为移动列,代表进行变极方案选择时磁极可能移动到的位置,所述相邻的n列处于原始磁极列的一侧或两侧,n=1,2,...k;
4)将所述原始磁极列槽号和移动列槽号重新按变后极p2的槽号相位排布,分别列于变后极p2的槽号相位图下,形成分列槽号相位图,在分列槽号相位图上任意位置,用1根对称轴线将按变后极p2的槽号相位排布的原始磁极列槽号和移动列槽号平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互差180°对称,原始磁极列和移动列各自被分为互差180°对称的两个槽号组;将原始磁极列分为互差180°对称的两个槽号组,作为基本变极方案;在基本变极方案中,将任意一个槽号组所包含的槽号反向,原始磁极列对应极对数即从p1变为p2;
5)选择线圈跨距y,y=k=τ1,式中,τ1即为变前极p1的极距;在基本变极方案中,去掉位于两个槽号组边缘的m个槽号,m=1,2,…p1/2;将所述原始磁极列两个槽号组去掉m个槽号用移动列中顺序相邻近的槽号替换;
6)所述原始磁极列两个槽号组去掉的槽号替换后,去掉被线圈跨距覆盖的原始磁极列槽号,得到初步变极方案;
7)对所述初步变极方案作绕组磁动势谐波分析以进行评价,确定方案是否可用,是则将所述初步变极方案作为正式变极方案;否则重新选择密槽系数k,转1);
或者将所述原始磁极列两个槽号组去掉的m个槽号用移动列中顺序次邻近的槽号替换,所述移动列中顺序次邻近的槽号相对所述邻近的槽号以步长τ1/k移动,转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凸极变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正式变极方案后,磁极相互之间间隔超过τ1+τ1/k,则在转子最大磁极间隔内增加辅助导磁极,转子上布置的磁极数目为2p2,辅助导磁极数目为2(p1-p2),辅助倒磁极上不设置直流励磁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凸极变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正式变极方案后,磁极相互之间间隔超过τ1+τ1/k,则在转子所有大于τ1的磁极间距内均增加辅助导磁极,辅助倒磁极上不设置直流励磁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电蒂马克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电蒂马克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9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