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4391.4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9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肖春生;张羽;李明强;宋万通;庄秀丽;陈学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C08G65/48;A61K4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二醇 聚酰胺 疏水 分子 线形 树枝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多种纳米材料,如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等被用于药物传输体系。这些纳米粒子可以有效传输多种不同的药物,保护药物不被提前降解,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由于肿瘤部位毛细血管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包载药物的纳米粒子可以通过EPR效应在肿瘤部位富集,实现被动靶向。
虽然很多种纳米粒子已经被开发出来作为药物载体,但是因为是载体材料的潜在毒性以及结构的不明确性,只有很少的种类的材料被FDA批准。其中,作为药物载体的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具有明确的结构,并且低代数的树枝状聚酰胺-胺已经被证明几乎无细胞毒性,还可以通过控制疏水段的比例有效控制它的组装行为。Bioconjugate Chem.(Volume21,page1216-1224,2010)报道了一类基于聚乙二醇,树枝状聚赖氨酸与胆酸的线形-树枝状两亲性聚合物,将该聚合物作为载体用于紫杉醇的包载运输,具有较高的载药量,良好的稳定性,载药的聚合物的治疗效果优于商品化抗肿瘤药物制剂泰素。但是,该方法在制备树枝状聚赖氨酸的过程中所用得到的Fmoc-Lys(Fmoc)-OH价格高昂,并且脱保护条件不易控制,往往产率较低,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产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具有式I、式II、式III、式IV、式V或式VI结构:
式I;
式II;
式III;
式IV;
式V;
式VI;
其中,M为具有式VIII结构的基团,M’为具有式IX结构的基团,M’’为具有式X结构的基团,
式VIII;
式IX;
式X;
其中,R为烷基、取代烷基、芳香基、取代芳香基、芳香杂环、胆固醇甲酰基或胆酸基,n为聚合度,20≤n≤2000。
优选的,所述R为CH3(CH2)4(CH=CH)CH2(CH=CH)(CH2)7-、CH3(CH2)14-、CH3(CH2)7(CH=CH)(CH2)7-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具有式a结构的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或具有式b结构的端氨基化的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一加成产物;将所述第一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二加成产物;将所述第二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丙烯酸甲酯混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三加成产物;所述第三加成产物与乙二胺混合进行氨解反应,得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
式a;
式b;
B)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1.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或式IV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2.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I或式V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将所述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第3.0代聚合物与酰氯反应,得到具有式III或式VI结构的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疏水分子线形-树枝状聚合物;
式I;
式II;
式III;
式IV;
式V;
式V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3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