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导引定位功能的直流插头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4363.2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4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52371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导引 定位 功能 直流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直流插头,尤指一种于焊接焊线时可导引至正确焊接位置的直流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诸多电子产品于使用时皆设有一插座供与外接直流电源连接,而外接直流电源系于电源导线上连接有一插头,利用该插头与电子产品的插座连接,将直流电流透过插座传送到电子产品,使其电子机件运作。
请参考图8所揭示为一已知的直流插头,其包含一筒状插头91,该插头91具有一下端92以及一上端93,其下端92供与电子产品的插座电连接,其上端93呈环状,并且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口径较小的接线端口94,供电源导线电连接,当电源导线插入接线端口94后,再将另一焊线焊固在插头91外径壁所形成的一焊接面95上;为了使插头91导电而表面不被腐蚀与刮伤,通常插头91表面都会先电镀一层镍,但是插头91表面电镀镍之后就变得很难用焊锡将焊线焊接在其焊接面95上,必须先将覆盖在焊接面95的镀镍层打磨后使其露出后,以利于焊锡焊接。
然而,传统的焊接作业是用手工的方式找焊接面95进行打磨后焊接,其过程复杂,且经常造成表面不够光滑、或是打磨不准确,注意力稍不集中就可能会打磨或焊接到其它的位置而造成报废,因此此种方式相当耗时费力、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导引定位功能的直流插头,透过具有导引定位功能的直流插头,提升判断打磨位置的准确性,并且用于自动化生产时可提高焊接作业的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提出上述具有导引定位功能的直流插头,其包含:
一插柱,呈圆形筒状,且具有一上端口以及一下端口;该插柱的外径壁上形成有一环状的导引部,该导引部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槽,该插柱外径壁在与定位槽的相对应处形成有一焊接面;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主要是依据其导引部上的定位槽,可于自动化生产时令打磨、焊接的位置快速又准确的被导引至焊接面上,因此,本发明确实有效提升直流插头焊接作业时的工作效率,且减少因报废所造成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应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应用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平面图。
图7A为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平面图。图8为一已知的直流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具有导引定位功能的直流插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其包括一表面经电镀的插柱10、一内端子20;
该插柱10呈圆形筒状,并具有一上端口11以及一下端口12,本实施例中该上端口11向上形成一口径小于下端口12的接线端口,供对应的线材插入;该下端口12内轴向地穿设有用于导电的内端子20,当下端口12插进对应的插座;
该插柱10的外径壁上形成有一环状的导引部13,本实施例中该导引部13为一绝缘材料所构成,具有两两相对的二第一侧边131与二第二侧边132,其中二第一侧边131上分别形成有一定位槽14,该第二侧边132分别形成弧边;
本实施例中该定位槽14朝轴心方向内凹且呈半圆形的一凹槽;该插柱10外径壁在与定位槽14的相对应处形成有一焊接面15,本实施例中,该焊接面15形成在与定位槽14同轴向并上下相邻的插柱10外径壁上;利用上述导引部13的定位槽14,在自动化焊接线材作业时,即可透过定位槽14所提供的导引定位功能,让线材被导引至焊接面16。
本实施例中,该插柱10在定位槽14与焊接面15之间进一步形成有一环状的抵顶部16,令线材被导引至定位槽14时被抵顶部16挡止,以辅助线材更准确的定位在焊接面15上。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构造,而本发明的应用方式请参考图3与图4所示,其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导线31与并列设置的一第二导线32,该第一导线31中穿设有第一裸线311,该第二导线32中穿设有一第二裸线321;本实施例中,该内端子20为一正电极,该焊接面15为负电极。
当本发明在进行自动化焊接作业时,有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3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