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温差蓄能系统及其蓄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04207.6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赖正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正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差 蓄能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温差蓄能系统及其蓄能方法,用于蓄能供冷使用。
背景技术
空调负荷昼重夜轻,与电网其他负荷争锋让谷,80年代以来,我国空调制冷用电与日俱增,致使南方各省电网的负荷率连年下降,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不足,生产颇受影响,人们生活亦感不便,而下半夜电网低谷期电站轻载运转,锅炉难以稳定燃烧,贯流式电站不得不弃水,水利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建造贮冷设施,在下半夜电网低谷期制冷机满载运转制备贮存冷量,供电网高峰期使用,可以发挥现役发供电设施在夜间的潜力,缓解用电高峰期,其意义的重大由此可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理应用水的潜热与显热原理进行蓄冷,利用夜间用电低谷进行操作,将能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好的大温差蓄能系统及其蓄能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大温差蓄能系统,包括末端部分,用于对末端部分进行供冷的主机部分和蓄能水池,所述主机部分、蓄能水池和末端部分分别通过管道互相连接,所述末端部分上连接有用于对末端部分进行温度控制用的新风机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道外包裹有一层保温层。
一种蓄能方法,由以下几个具体步骤实现完成:
步骤一:将主机、蓄能水池与末端部分用管道连接;
步骤二:夜间用电低谷期,利用主机部分将水冷却,冷却温度为4摄氏度,达到此温度后将其注入蓄能水池内;
步骤三:当末端部分的水处于潜热状态时,由蓄能水池的水对末端部分进行循环供冷;
步骤四:当蓄能水池内的冷水吸收末端部分水的热量时,温度升至12摄氏度;
步骤五:由于处于潜热状态,由蓄能水池的低温水进行潜热控制,停止供冷;
步骤六:末端处于显热状态的时候,由主机部分提供相对高一些温度的水进行显热控制。
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能使人们有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通常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
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潜热”。物质由低能状态转变为高能状态时吸收潜热,反之则放出潜热。例如,液体沸腾时吸收的潜热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另一部分用来在膨胀过程中反抗大气压强做功。熔解热、汽化热、升华热都是潜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合理应用水的潜热与显热原理进行蓄冷,利用夜间用电低谷进行操作,当末端部分处于潜热状态的时候由蓄能水池的低温水进行潜热控制,当末端处于显热状态的时候,由主机提供相对高一些温度的水进行显热控制,将能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大温差蓄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大温差蓄能系统,包括末端部分,用于对末端部分进行供冷的主机部分和蓄能水池,所述主机部分、蓄能水池和末端部分分别通过管道互相连接,所述末端部分上连接有用于对末端部分进行温度控制用的新风机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管道外包裹有一层保温层(未图示)。
蓄冷过程中,将主机、蓄能水池与末端部分用管道连接;夜间用电低谷期,利用主机部分将水冷却,冷却温度为4摄氏度,达到此温度后将其注入蓄能水池内;当末端部分的水处于潜热状态时,由蓄能水池的水对末端部分进行循环供冷;当蓄能水池内的冷水吸收末端部分水的热量时,温度升至12摄氏度;由于处于潜热状态,由蓄能水池的低温水进行潜热控制,停止供冷;末端处于显热状态的时候,由主机部分提供相对高一些温度的水进行显热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合理应用水的潜热与显热原理进行蓄冷,利用夜间用电低谷进行操作,当末端部分处于潜热状态的时候由蓄能水池的低温水进行潜热控制,当末端处于显热状态的时候,由主机提供相对高一些温度的水进行显热控制,将能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正伦,未经赖正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2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