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随机相位编码和干涉原理的图像加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4139.3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刚;周国泉;徐一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00 | 分类号: | G06T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随机 相位 编码 干涉 原理 图像 加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双随机相位编码和干涉原理的图像加密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1)加密:
(i)f(x,y)是待加密的原始图像,h(x,y)是一幅用来产生假轮廓信息的图像,R(x,y)是一块随机相位板,数学上可以具体表示成exp[2πm(x,y)],其中m(x,y)代表在区间[0,1]上具有均匀概率分布的随机矩阵,利用h(x,y)和R(x,y)得到一块具有假轮廓信息的相位板:
P1(u,υ)=PR{FT[h(x,y)R(x,y)]} (1)
其中FT[]和PR{}分别表示傅立叶变换和相位保留操作,(u,υ)代表傅立叶频域的坐标,相位保留操作的结果是除去复振幅的振幅信息,只保留相位部分的信息;
(ii)利用经典的基于4f系统的双随机相位编码技术对f(x,y)进行加密,输入面上和傅立叶频谱面上的两块相位板分别为R(x,y)和P1*(u,υ),其中“*”表示共轭,加密结果表示为:
E(x,y)=IFT[FT[f(x,y)R(x,y)]×P1*(u,υ)] (2)
其中IFT[]表示逆傅立叶变换;
(iii)用θ(x,y)与A(x,y)分别表示E(x,y)的相位分布和振幅分布,根据光学干涉原理,E(x,y)可进一步分解成两块相位板,即有E(x,y)=P(x,y)+P′(x,y),其中P(x,y)、P′(x,y)分别为:
P(x,y)=exp{i[θ(x,y)-arccos(A(x,y)/2)]} (3)
P′(x,y)=exp{i[θ(x,y)+arccos(A(x,y)/2)]} (4)
由计算机随机生成一个与P(x,y)尺寸相同,元素为0和1且两元素概率各为1/2的二元矩阵M1,其互补矩阵为M2,即M1和M2之和是元素全为1的矩阵,利用M1、M2对P(x,y)和P′(x,y)两块相位板的部份元素进行随机置换,重新得到两块新的相位板P2(x,y)和P3(x,y),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P(x,y)+P′(x,y)=P2(x,y)+P3(x,y),其中P2(x,y)和P3(x,y)分别表示为:
P2(x,y)=P(x,y)M1+P′(x,y)M2 (5)
P3(x,y)=P(x,y)M2+P′(x,y)M1 (6)
(2)解密:
(i)将相位板P2(x,y)与P3(x,y)相干叠加,由式(3)、(4)、(5)、(6)可知,相加的结果为P2(x,y)+P3(x,y)=E(x,y);
(ii)对相干叠加后得到的结果E(x,y)实行一次傅立叶变换,由式(2)得变换后的结果为FT{f(x,y)R(x,y)}×P1*(u,υ);
(iii)对上一步骤中得到的结果与第一块相位板P1(u,υ)相乘,得到FT{f(x,y)R(x,y)},对其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并对变换后的结果进行切相操作,即保留复振幅的振幅信息,可得到明文f(x,y);
综合以上各过程,解密结果可简单表示为:
f(x,y)=PT{IFT[FT[P2(x,y)+P3(x,y)]×P1(u,υ)]} (7)
其中PT{}表示切相操作,即只取复振幅的振幅部分,3个作为加密结果的相位板P1(u,υ)、P2(x,y)和P3(x,y)分别由式(1)、(5)和(6)给出,解密过程中可根据假的轮廓信息判断出相位板P1(u,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1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