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休眠控制方法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4092.0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农;樊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G06F3/01;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张耀光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休眠 控制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休眠控制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大屏幕智能终端的普及,系统自动休眠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进行休眠控制,是降低智能终端耗电量、延长智能终端使用时间的有效方法。
目前,休眠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几种:第一种方法,通过确定智能终端在一定时间之内没有接收到用户对该智能终端的任何操作后自动休眠的方式控制休眠。第二种方法,通过系统在执行休眠操作前利用智能终端的摄像头捕捉人眼影像,根据识别人眼的有无、睁开或闭合情况自动控制休眠。
对于第一种方法,如果系统执行例如视频播放、幻灯片浏览、看小说等任务,操作时间间隔经常会超过系统设定的休眠时间,既在休眠时间到达时,并没对该系统进行任何操作。此时,如果系统设置为禁止休眠,当临时离开时必须按下暂停键或关机键强制系统进入休眠,否则就不能自动暂停,并会浪费电量;如果设置为允许自动休眠,则就必须要不断地在看到屏幕变暗时触摸一下屏幕或操作,以便重新唤醒系统,避免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因而增加了额外操作,影响用户体验。
对于第二种方法,由于要经常开启摄像头并且分析人脸和眼睛图像,会比较费电。如果环境光线很暗,或者人眼不在屏幕正前方,或者摄像头检测时正好在闭眼,会导致无法正确控制休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休眠控制方法及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休眠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休眠倒计时的时间段内每隔预设时间检测终端与前方物体的距离,并获取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
判断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是否达到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达到所述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终端不进行休眠。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是否达到预设阈值之前,还包括:
设置灵敏度调节参数,并根据所述灵敏度调节参数调节所述预设阈值。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是否达到预设阈值之后,还包括:
如果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未达到所述预设阈值,则在所述休眠倒计时结束后,控制所述终端进行休眠。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终端进行休眠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休眠之前,逐渐降低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以提示即将进入休眠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终端不进行休眠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休眠倒计时的时间段长度设置下一次休眠等待时间段长度,所述下一次休眠等待时间段长度大于本次休眠等待时间段长度。
优选地,所述获取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包括:
将在所述休眠倒计时的时间段内第一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作为初始距离,并将之后每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与所述初始距离之间的距离差作为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
或者,获取相邻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并将相邻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作为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休眠倒计时的时间段内每隔预设时间检测终端与前方物体的距离;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是否达到预设阈值;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则控制所述终端不进行休眠。
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灵敏度调节参数;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灵敏度调节参数调节所述预设阈值。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两次检测得到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差未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在所述休眠倒计时结束后,控制所述终端进行休眠。
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休眠之前,逐渐降低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以提示即将进入休眠状态。
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
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休眠倒计时的时间段长度设置下一次休眠等待时间段长度,所述下一次休眠等待时间段长度大于本次休眠等待时间段长度。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宏块的上下文信息存取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防窃电智能电量控制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