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悬浮溶液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3733.0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6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以舜;谢承佑;彭晟书;水晨凯;郑叡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中国台湾宜***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悬浮 溶液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悬浮溶液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控制溶液表面张力,使石墨烯能充分分散于溶液中。
背景技术
单层石墨,又称为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石墨键(sp2)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的晶格结构,因此仅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石墨键为共价键与金属键的复合键,可说是绝缘体与导电体的天作之合。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Andre Geim与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利用胶带剥离石墨的方式,证实可得到单层的石墨烯,并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也是最坚硬的材料,导热系数高于纳米碳管与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亦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电阻率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剥离石墨法、直接生长法与纳米碳管转换法三大类,其中剥离石墨法可制得石墨烯粉体,而这类方法当中最适合应用于量产制程的主要为氧化还原法,此方法的原理为先将石墨材料氧化,形成石墨氧化物,再进行包括了分离与还原的处理,以得到石墨烯。
美国专利案20050271574即揭露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将天然石墨经由强酸插层之后,瞬间接触一高温热源使天然石墨剥离,最后再以高能球磨的方式完全剥离天然石墨以得到石墨烯粉体。不论以何种方式制备石墨烯粉体,由于石墨烯的先天纳米结构,不仅制备方式复杂、污染严重,且纳米材料的堆积密度甚低,以石墨烯而言,其堆积密度远小于0.01g/cm3,亦即体积庞大,且容易因凡德瓦尔力产生大量团聚,即便具有非常优异的各项物理特性,对于量产乃至于工业应用而言,都是非常棘手的难题,不仅难以发挥其特性,甚至造成衍生产品的负面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悬浮溶液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包含分散溶液准备步骤、添加步骤、剥离步骤以及分离步骤。分散溶液准备步骤是准备一分散溶液,该分散溶液至少包含一溶剂,进一步包含一调整剂,维持表面张力在35~55mJ/m2,添加步骤是将石墨粉体材料添入该分散溶液中,而得到一石墨混合溶液,石墨粉体材料为片状,其厚度小于10nm、且平面横向尺寸大于1um,将石墨粉体材料在该分散溶液中的浓度为0.01~5g/L,且该石墨粉体材料与该分散溶液的接触角为45~80度。
剥离步骤是以机械力方法分离该石墨粉体材料为单层石墨烯,该机械力包含超音波震荡、行星式研磨、球磨、高剪切分散等,经机械力分离后,从该石墨粉体材料所剥离出的单层石墨烯悬浮于该分散溶液中,而形成一初步悬浮溶液。进一步地,还可添加一分散剂至该初步悬浮溶液中,使该单层石墨烯更充分的分散,而避免丛聚。
分离步骤是将该初步悬浮溶液至于离心,以使无法剥离的部分与悬浮溶液分离,而得到石墨烯悬浮溶液,该石墨烯悬浮溶液的表面电位为大于30mV,或小于-30mV。
控制表面张力而有效地使单层石墨烯悬浮于溶液之中,并充分分散,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层石墨烯因为凡得瓦力聚集的问题,而更易于后续复合材料、锂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等的制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石墨烯悬浮溶液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S1 石墨烯悬浮溶液的制作方法
S10 分散溶液准备步骤
S20 添加步骤
S30 剥离步骤
S35 分散剂添加步骤
S40 分离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参考图1,本发明石墨烯悬浮溶液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石墨烯悬浮溶液的制作方法S1包含分散溶液准备步骤S10、添加步骤S20、剥离步骤S30以及一分离步骤S40。分散溶液准备步骤S10是准备一分散溶液,该分散溶液至少包含一溶剂,进一步包含一调整剂,该溶剂为水、有机溶剂及离子溶液,而该调整剂为一表面活性剂及/或一分散剂,该调整剂逐步地加入该溶剂中,调整表面张力在35~55mJ/m2,而得到该分散溶液,其中该调整剂包含有机酸、醇类、醛类、酯类、胺类、无机碱、无机盐类的至少其中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