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装有挡板的圆形沉淀池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3539.2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6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光;石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有 挡板 圆形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有挡板的圆形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作用沉淀去除水中悬浮物质的一种构筑物,在污水处理厂中广为使用。沉淀池主要分为矩形或圆形结构。圆形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竖流式和辐流式,无论哪种型式的沉淀池,由于沉淀池进水中悬浮物浓度远高于澄清水,这种进出水间较大的密度差会在沉淀池内形成密度流,所谓的密度流具体是指由重力和密度差异所引起静压力导致的高密度水流向低密度水流下方的侵入,进而降低沉淀池沉淀效率。一般来说,存在有密度流的圆形沉淀池的去除效率仅为40%~60%。
因此,本领域急需寻求一种能够有效阻止密度流产生,从而提高圆形沉淀池对悬浮物质去除率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装有挡板的圆形沉淀池,该沉淀池通过在其内壁上设置封闭环状挡板结构,以有效阻止密度流的产生,从而提高沉淀池对悬浮物质的去除效率。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安装有挡板的圆形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上设置有封闭环状挡板结构,呈环状的所述挡板结构与所述内壁围合构成一腔体,所述腔体的上端及下端具有开口。
固定于所述内壁上的所述腔体由上层挡板和下层挡板拼装构成,其中所述上层挡板和下层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上、下层挡板上。
所述上层挡板与所述内壁固定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沉淀池设计水面的下方0.5~1米。
所述挡板结构在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水平投影宽度小于所述圆形沉淀池的半径。
所述上层挡板与所述内壁呈50°~70°角并向所述沉淀池底部倾斜,所述上层挡板的顶部具有向上延伸的竖向折边以与所述内壁贴合固定,所述上层挡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竖向固定板以与所述下层挡板贴合固定连接,所述开口是在所述上层挡板的顶部沿环向间隔开设的半圆形气孔,所述半圆形气孔由所述竖向折边与所述内壁围合构成,以使污水中气体排出。
所述下层挡板与所述内壁呈50°~70°角并向所述沉淀池上部倾斜,所述下层挡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竖向折边以与所述内壁贴合固定,所述下层挡板的顶部具有向上延伸的竖向固定板以与所述上层挡板贴合固定连接,所述开口是在所述下层挡板的底部沿环向间隔开设的矩形排泥孔,所述矩形排泥孔由所述斜板与所述内壁围合构成,以使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沿所述内壁沉降。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挡板结构安装完毕后,沉淀池内部所形成的密度流在向沉淀池上部运动的过程中,被上层挡板阻止,同时水中的气体可从其顶部半圆形气孔释放,被阻止的密度流通过下层挡板二次引导,从而降低密度流对沉淀池沉淀性能的影响,同时能截留其中的悬浮沉淀物沿池壁沉降,有利于絮体的形成,可以将沉淀池对悬浮物质的去除率提高40~60%以上;该挡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安装于圆形沉淀池内壁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上层挡板与下层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上层挡板与下层挡板固定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图中标记1-14分别为:沉淀池清水渠1、内壁2、上层挡板3、下层挡板4、折边5、膨胀螺丝6、折边7、螺丝钉8、固定板9、固定板10、半圆形气孔11、预穿孔12、矩形排泥孔13、腔体14。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圆形沉淀池,为了防止由于进、出水间的较大密度差而引起的密度流,在该圆形沉淀池的内壁2上设置封闭环状挡板结构,具体为沿沉淀池内壁2同一水平位置固定安装一周,呈环状的挡板结构与内壁2围合构成腔体14,腔体14的上端和下端均具有开口,安装高度根据沉淀池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挡板结构的最上沿位于沉淀池设计水面以下0.5~1.0米;该挡板结构的腔体14具体由上层挡板3和下层挡板4两部分对称设置构成,上层挡板3和下层挡板4的曲率半径与沉淀池内壁2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5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