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精确安装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3458.2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李昊天;欧阳祖亮;聂宁;冯玉祥;吴健;钟宇伟;王博;毕旭东;王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19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索桥 锚固 系统 精确 安装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索桥主缆施工技术领域,是一种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精确安装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主缆锚固系统安装定位是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控制的关键,如马鞍山大桥悬索桥锚固系统采用后锚梁、锚杆的新型联结形式,单个钢结构锚固系统重约1090吨,存在结构自重大、对定位支架强度和刚度要求高、精确安装定位困难、监测变形量超限等问题,如果不能精确安装定位,则影响主缆锚固长度调整量,造成主缆拉力在锚体内产生次应力,影响锚跨张力、成桥线型以及主体工程耐久性。
目前同类型项目多数采用的定位支架,结构单元与节点多,建模计算难度很大,施工时安全系数难以保证,造成安装过程中定位架刚度不足反复加固、锚杆反复定位,监测变形值超出规范允许值,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和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精确安装定位方法,解决了定位支架不足以承受锚固系统自重而发生较大弯曲变形的情况,确保锚固系统安装嫉妒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精确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步骤1,加强定位后支架;在定位后支架的上部第二道连接杆处设置横撑,横撑下方与竖直立柱固定连接,竖直立柱固定设置在混凝土支座上,混凝土支座位于锚啶沉井;同时,依靠沉井井壁作为受力面,设置四根斜撑,四根斜撑焊接固定在横撑上,四根斜撑通过焊接固定平联构成整体;
步骤2,加强定位前支架;在定位前支架的上部第二道连接杆处设置横撑,横撑下方与竖直立柱固定连接,竖直立柱固定设置在锚块二上;同时,依靠沉井井壁作为受力面,设置四根斜撑,四根斜撑焊接固定在横撑上;然后,在定位前支架的底部焊接槽钢形成受力面,并将四根斜撑通过焊接平联连接成整体;
步骤3,计算沉降量,设置预抬高;后锚梁和锚杆在安装完成时为最不利工况,取此工况下的数据进行沉降量计算,在安装后锚梁和锚杆时设置预抬高;
步骤4,安装后锚梁和锚杆;定位后支架固定设置在锚啶沉井上,定位前支架固定设置在锚块二上,定位后支架和定位前支架由角钢构件固定连接成整体;后锚梁和锚杆固定设置在定位后支架和定位前支架上,并由定位后支架和定位前支架支撑。
所述的横撑是HW400型钢筋。
所述的斜撑是双肢工25a工字钢。
所述的定位后支架和定位前支架的载荷取值最佳为后锚梁和锚杆自重的0.4倍。
所述的步骤3中,安装后锚梁和锚杆时采取预抬高1cm的措施,可使悬索桥上部结构安装前锚固结构位置误差在5mm以内。
所述的步骤3中,在安装后锚梁和锚杆时,每根安装后均需要对所有已安装段进行复测和应变监测,直至全部安装完成后,对整个系统再进行监测。
所述的监测方法是在主缆锚固系统监测局部坐标系X方向选择三个观测断面,即后锚面、前锚面和锚杆前端部,每个断面监测轴线上4个外侧中心点,采用TCA2003精密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在监测变形的同时,记录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所述的监测阶段为锚梁安装期间、锚杆安装期间、全部安装完成、静置状态、锚体钢筋模板施工、锚体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浇注完成七个阶段。
本发明的特点是通过采用加强定位前、后支架解决了过程中的形变问题,将传统定位支架的栓接改为栓、焊结合的形式,确保加工精度和架体刚度;采用合理设置预抬高的方式对后锚梁和锚杆进行安装,减小了施工过程中的位置误差;后续对整个锚固系统进行监测,确保锚固系统安装嫉妒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一种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精确安装定位方法的整体施工示意图;
图2是定位后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定位后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定位后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定位前支架的主视图;
图6是定位前支架的侧视图;
图7是定位前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主缆锚固系统监测局部坐标系示意图。
图中:1、后锚梁;2、锚杆;3、定位后支架;4、定位前支架;5、锚啶沉井;6、锚块二;7、横撑;8、竖直立柱;9、混凝土支座;10、斜撑;11、平联;12、后锚面;13、前锚面;14、锚杆前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4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关模结构
- 下一篇:涤纶高速纤维水性浆料的配方及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