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流量控制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03167.3 | 申请日: | 2013-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马旭光;薛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7/01 | 分类号: | G05D7/0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流量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处理装置,特别是关于液体流量控制方面。
背景技术
在液体处理装置中的,根据液体处理装置所处的工作状态不同,经常涉及到一个通道中的液体在不同时刻其流向会发生变化。比如常见的液体处理装置中的盐阀,其需要向盐罐中注水时,水从阀体内向外流,需要限制水的流量,防止盐罐溢出,而需要吸盐再生失效的处理介质时,水从盐罐流入阀体内,需要扩大水的流量,提高再生处理介质的效率。现有的技术通常设置注水和吸盐为两个不同的通道实现流量的控制,存在占用空间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流量控制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同一流道实现双向流量控制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流量控制结构,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内腔为台阶型通孔,所述台阶型通孔一端为直径较大的大流道口,另一端为直径较小的小流道口;在所述大流道口内,沿其轴向有一个管状的支架,所述支架有一个圆孔状本体,在所述圆孔状本体的圆周面上分布有与圆孔状本体同心的条状侧壁,所述条状侧壁的长度大于圆孔状本体的长度,所述条状侧壁的外径与大流道口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条状侧壁的端面顶在管道内腔的台阶上;在所述圆孔状本体靠近小流道口的内端面与周围的条状侧壁组成的内腔中设置圆形限流片,所述圆形限流片的厚度小于条状侧壁伸出所述内端面的长度,所述圆形限流片中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圆孔状本体的内径。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圆形限流片的材料为橡胶。注水状态时,橡胶材料起到优良的密封作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个带有条状侧壁的支架,限流片在不同的水流向状态下在支架内腔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实现在同一管道中,当水流向不同时,水流通道大小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注水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吸盐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双向流量控制结构,包括管道1,所述管道1的内腔为台阶型通孔,所述台阶型通孔一端为直径较大的大流道口2,另一端为直径较小的小流道口3;在所述大流道口2内,沿其轴向有一个管状的支架,所述支架有一个圆孔状本体4,在所述圆孔状本体4的圆周面上分布有与圆孔状本体4同心的条状侧壁5,所述条状侧壁5的长度大于圆孔状本体4的长度,所述条状侧壁5的外径与大流道口2的内径过盈配合,所述条状侧壁5的端面顶在管道1内腔的台阶上;在所述圆孔状本体4靠近小流道口3的内端面6与周围的条状侧壁5组成的内腔中设置橡胶圆形限流片7,所述圆形限流片7的厚度小于条状侧壁5伸出所述内端面6的长度,所述圆形限流片7中间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的直径小于圆孔状本体4的内径。
管道小流道口3与盐罐相连,管道大流道口2与进水通道相连。当管道需要向盐罐中注水时,水从大流道口2流入,经过支架,冲击圆形限流片7,将圆形限流片7压在台阶上,橡胶的圆形限流片起到密封作用,水只可从圆形限流片7中间的通孔8中流出,进入小流道口3,继而注入盐罐中;当需要吸盐时,盐水从小流道口3流入,冲击圆形限流片7,将圆形限流片7压在圆孔状本体4的内端面6上,圆孔状本体4的圆周上无条状侧壁5的部分与大流道口2之间有一定空间,盐水可从圆形限流片7的小孔8和所述空间中流向大流道口2,起到扩大流量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