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冶金新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02404.4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8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宁;徐纯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工信华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20 | 分类号: | C22B3/20;C22B3/42;C25C1/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冶金 新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传统湿法冶金的浸出、萃取、电解等工艺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既能处理高浓度金属浸出液,也能经济有效、可连续化低浓度金属浸出液中定靶提取金属的逆向旋转吸附交换与快速循环高效分离、提纯、电沉积相结合的新技术。该技术还具有应用于废水处理、水净化过程的广阔前景。
背景技术
随着湿法冶金原料范围的日益扩大,用来浸出的物料中金属品味又不断降低,随之浸出液含金属量也越来越低的发展趋势,尤其在我国更是如此。例如,某大型铜矿用细菌堆浸—溶剂萃取—电积工艺处理w(Cu)/% 为0.1~0.25的低品位铜矿,浸出液设计技术参数为>=1g/l Cu,但实际上,浸出液仅达0.2~0.4g/l Cu,远低于设计值,造成萃取过程中,有机相夹带严重,萃取剂损耗较高;由于铜离子浓度偏低,杂质浓度相对偏高,特别是铁离子的水解,以及浸出液中有机碳、固体悬浮物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乳化,导致相分离困难,严重时导致萃取作业无法正常进行。
离子交换技术相对成熟。但传统的离子交换技术存在的缺陷是吸附、冲洗和解析三个必要环节造成间断作业,难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大规模化工业生产。
能否经济有效地回收低浓度浸出液中的重金属,实际上不仅关系到溶浸湿法提铜工艺能否生存的问题,因而对于完善无污染、能处理大量的低品位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湿法提炼工艺流程具有深化和完善的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SGP技术”的主体工艺是溶浸―连续吸附、纯化、富集―直接电沉积。三者是有机的、必然的体系与构成。
本技术方案关键是:
一是解决目前我国在湿法冶金通常采用的溶剂萃取工艺中操作复杂、不易控制、对低含量料液效率不高的问题。它的特点:在离子交换材料上采用世界上新 出现的新型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该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别适用于铜含量在0.5~5g/l、PH值在0~10的料液,铜铁的选择性在2000~4000之间,工作交换容量为0.85毫摩尔/克,循环使用周期(树脂性能下降10%时)高达3000及以上,膨胀率为零。
二是釆用浅床逆流旋转的连续吸附交换设备,它的特点:使系统中每一个柱子完全达到饱和后再解吸,而不会出现穿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与固定床系统相比设备体积大幅缩小,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用量也同样减少,加上使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后,该材料膨胀率为零,进一步减少了设备体积,同时仅使用硫酸解吸无需再生。整个操作过程不需要其它助剂,设备操作合理。
三是釆用直接电沉积设备生产高纯度阴极金属产品:特点是溶液中含金属只要求达到5g/L及以上,从连续吸附交换设备解吸下来的解吸液不必提浓到传统电积法要求的45~50g/l的浓度,直接进行电积,而且可直接生产铜板或铜粉。
附图说明:
图1为SGP技术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工信华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工信华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2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钒铬渣中提取钒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真空炉淬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