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子宫内膜取样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1789.2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2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云丽 |
主分类号: | A61B10/04 | 分类号: | A61B10/0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伟霞 |
地址: | 2613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宫 内膜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3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激素疗法的广泛应用等,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取样主要是通过刮匙取得子宫内膜标本,此方法是一种不可重复的有创伤的确诊方法,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近年来出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球囊式或毛刷式采集黏膜细胞,另一种是利用负压抽吸式采集液体组织,上述两种取样器在取样过程中,医护人员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探入子宫内的深度,判断不准确就容易伤到子宫,患者会有明显疼痛感,严重的可能发生穿孔、感染等并发症,且存在取样不全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观察到取样过程、不会对子宫造成创伤且取样完全的子宫内膜取样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子宫内膜取样器,包括透明套管,所述透明套管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透明套管内腔分为彼此不相通的取样腔和观察腔,所述观察腔内设有探镜,所述探镜的前端设有凸透镜,所述探镜的后端设有目镜,所述目镜延伸出所述观察腔外,所述观察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光源,所述光源通过导线电连接电源;所述取样腔的前端连通有半球形的吸头,所述吸头上设有至少一个吸孔,所述取样腔内设有活塞和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的推拉杆。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弹性刷毛。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透明套管外套设有用于防止子宫内液体外流的挡环。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透明套管外壁上设有刻度。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吸头上设有3~6个吸孔。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透明套管的后端设有套管手柄,所述推拉杆设有把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包括透明套管,透明套管内设有取样腔和观察腔,观察腔内设有的探镜方便医护人员能够清楚地看清宫腔内的情况,从而准确掌握透明套管的探入深度和清楚地观察整个取样过程,避免戳伤子宫,给患者带来痛苦;吸头呈半球形使得该取样器易滑入子宫内腔,且其形状与子宫内腔形状相似,能够扩大子宫内膜的取样范围,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取样时,先将清水注入到子宫内,对子宫内膜进行冲洗,冲洗完子宫内膜的液体内会含有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或组织,最后再将冲洗完子宫内膜的液体吸入取样腔内,此过程中,挡环可防止液体自宫颈内流向体外而造成设施的污染,避免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负担,弹性刷毛能够粘取子宫内膜,对子宫损伤小,患者无明显疼痛感且容易接受;透明套管外壁上设有刻度方便医护人员粗略判断透明套管的探入深度,提高工作效率;推拉杆的把手及套管手柄使得医护人员取样时比较舒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宫内膜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透明套管的剖视图;
其中:1-透明套管,2-套管手柄,3-刻度,4-挡环,5-探镜,6-吸头,11-隔板,12-取样腔,13-观察腔,51-凸透镜,52-目镜,61-吸孔,62-弹性刷毛,121-活塞,122-推拉杆,123-把手,131-光源,132-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子宫内膜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本图仅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结构部分。
子宫内膜取样器包括透明套管1,透明套管1可以由无毒性的塑料材质制成,透明套管1的后端设有套管手柄2,透明套管1的外壁上设有刻度3,透明套管1外还套设有挡环4,挡环4用于防止子宫内的液体外流而污染设施以至于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云丽,未经张云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17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