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1226.3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菊;殷康健;胡航;龚蓉;陈强;陈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陈亮 |
地址: | 510006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三元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电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因其高比容量、高比功率、长寿命、对环境友好的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是其核心,是绝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安全性能及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商业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其中钴的价格昂贵且对环境有害;锰酸锂充放电过程中容量衰减严重;磷酸铁锂低温性能差。针对上述不足,三元材料成为最优选择。但三元材料加工性能差,稳定性不如人意,因此对三元材料进行改性,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现有技术中对三元材料的改性主要有掺杂和包覆,通过掺杂或包覆能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常见的三元材料制备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喷雾干燥法,上述方法中高温固相法操作简单,但所得产品纯度低,一般钠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溶胶凝胶法和喷雾干燥法所制备的材料粒径均匀,纯度很高,但是操作工序复杂,极难实现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及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取掺杂少量镥的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导电性能,且操作简单,便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所述三元材料的化学通式为:
Li[Ni1/3Co1/3Mn1/3-xLux]O2,其中0<x≤0.01;
所述三元材料具体是将可溶性锂、镍、钴、锰以及镥盐配成溶液,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氨水泵入反应釜体;通过控制温度和pH值得到所述三元材料的前驱体,然后将该前驱体与锂源混合煅烧而成。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可溶性的镍盐、可溶性的钴盐、可溶性锰盐以及可溶性的镥盐按照化学计量比1/3:1/3:1/3-x:x称量,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混合溶液A,其中0<x≤0.01;
(2)配置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钠溶液B以及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氨水溶液C;
(3)将上述步骤(1)和(2)配置的溶液A、B和C用蠕动泵按照一定速率加入反应釜中;
(4)精确控制釜体温度和pH值,并将上述步骤(3)进行10h;
(5)停止上述步骤(4),并陈化10h;
(6)取出通过上述步骤(5)所得的溶液,过滤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得到滤饼;
(7)将上述步骤(6)所得的滤饼在70℃下烘干,得到掺杂三元前驱体;
(8)将所述掺杂三元前驱体与锂源按一定比例混合,比例范围为1:1.0~1:1.10,充分研磨、混合后再转移至马弗炉中400-500℃下预烧结4-6h,预烧时升温速率为2-20℃/s;
(9)随后在700-900℃下二次烧结10-15h,升温速率为2-20℃/s,并自然冷却至室温;
(10)将上述步骤(9)所得产物研磨,得到掺杂少量镥的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
所述可溶性镍盐包括硫酸镍、硝酸镍、乙酸镍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可溶性钴盐包括硫酸钴、硝酸钴、乙酸钴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可溶性锰盐包括硫酸锰、硝酸锰、乙酸锰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可溶性镥盐包括硝酸镥、硫酸镥的一种;
所述锂源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步骤(2)中所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B与所述步骤(1)中盐的总浓度的比例为1:1—6:1。
所述步骤(4)中釜体温度控制为40-60℃,釜体pH值控制为10.0-11.0。
所述步骤(4)中釜体的总氨浓度为0.1-0.5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1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带电作业实训的耐张电杆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接触式测量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