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车头安装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1172.0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1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东;莫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3/00 | 分类号: | B62J23/00;B62J9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郭云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车头 安装 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头部位的零部件。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车头部位设置有大灯组件、仪表组件和上下连板组件,大灯组件和仪表组件通过一个共用的安装支架连接到上下连板组件上,安装支架为铁架,采用人工焊接而成,制造成本高且精度低,批量生产时一致性较差,从而影响了整个车头部位的安装质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定位精度高的车头安装护罩,替代了安装支架,不需要焊接可直接将大灯组件和仪表组件连接到上下连板组件上,显著提高了整个车头部位的安装质量和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安装的一致性。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车头安装护罩,为中部挖空、周边带有向后延伸的围边的罩体,采用注塑成型,且整体左右对称,在安装护罩上侧的围边上设置有仪表护罩安装孔(G)、上连板安装孔(H)和点火开关让位缺口(J),安装护罩左右两侧的围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向灯安装孔(K),安装护罩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竖直向下的插杆(A),在安装护罩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大灯安装支耳(B)。
优选为,所述点火开关让位缺口(J)设置在安装护罩上侧围边的后端中部,仪表护罩安装孔(G)和上连板安装孔(H)各为两个,且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大灯安装支耳(B)共四个,周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护罩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护罩上侧的围边在仪表护罩安装孔(G)的位置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沉台,在上连板安装孔(H)的位置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二沉台。通过设置第一沉台,用于容纳仪表组件上对应设置的安装支耳,以减小整个车头组件的高度,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同时,设置的沉台还能增加安装护罩的整体强度;相应地,上连板安装孔也在设置在第二沉台上。
所述安装护罩下侧围边的前端中部设置有螺栓过孔(L),通过螺栓将安装护罩、大灯组件中的大灯和大灯护罩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大灯组件与安装护罩的连接可靠性。
有益效果:安装护罩采用注塑件一体成型,制造成本低、定位精度高、安装方便,提高了安装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了整车车头安装的一致性;并通过优化安装护罩与各零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安装位置,使整个车头组件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护罩与仪表组件、大灯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摩托车车头安装护罩,为中部挖空、周边带有向后延伸的围边的罩体,采用注塑成型,且整体左右对称。在安装护罩上侧的围边上设置有仪表护罩安装孔G、上连板安装孔H和点火开关让位缺口J,安装护罩左右两侧的围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向灯安装孔K,安装护罩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竖直向下的插杆A,在安装护罩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大灯安装支耳B。
优选为,点火开关让位缺口J设置在安装护罩上侧围边的后端中部,仪表护罩安装孔G和上连板安装孔H各为两个,且左右对称布置;大灯安装支耳B共四个,周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护罩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安装护罩上侧的围边在仪表护罩安装孔G的位置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沉台,在上连板安装孔H的位置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二沉台。安装护罩下侧围边的前端中部设置有螺栓过孔L。
结合图2、图3所示,车头安装组件主要由上下连板组件、大灯组件和仪表组件三大部分组成。大灯组件、仪表组件共用安装护罩与上下连板组件安装在一起。为保证安装护罩的强度,优选为ABS材料注塑成型。
上下连板组件的安装结构为:上下连板组件由上连板1、下连板2和连接柱3组装而成,上连板1和下连板2相互平行,连接柱3用于连接上连板1和下连板2。
大灯组件的安装结构为:大灯组件由大灯4和大灯护罩5组装而成,大灯护罩5罩在大灯4前方,用于保护大灯4。大灯护罩5上部设置有两个前后延伸的第二螺柱C,大灯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柱C对应的第二安装支耳C′,第二螺钉穿过第二安装支耳C′伸入第二螺柱C内将大灯护罩5和大灯4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11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