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0150.2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0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张友胜;周新桥;付华;高家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5/42 | 分类号: | A01N65/42;A01P21/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张燕玲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天然 植物 提取物 水稻 种子 引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藤茶提取物中,以总黄酮计,质量百分含量≥40%,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
所述茶叶提取物中,以茶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90.0%;
所述迷迭香提取物中以迷迭香酸计,质量百分含量≥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藤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采用藤茶的新鲜茎叶,在温度35~45℃条件下干燥后得到藤茶干燥原料;将藤茶干燥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得到藤茶提取液,再经喷雾干燥法得到藤茶提取物;所述乙醇提取法中藤茶干燥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5~95%;
所述茶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采用红茶或乌龙茶作为原料,乙醇浸提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提取液至原体积的30%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萃取2次去掉杂质;将氯仿萃取后余下的水相又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酸乙酯后喷雾干燥余下的水相即得茶叶提取物;所述乙醇浸提使用的乙醇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0~80%,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浸提温度80~85℃,浸提时间为1小时;
所述迷迭香提取物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新鲜迷迭香植物茎和叶在温度35~45℃条件下干燥后得到迷迭香植物干燥原料;将迷迭香植物干燥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得到迷迭香植物提取液,再经喷雾干燥法得到迷迭香植物提取物;所述乙醇提取法中迷迭香植物干燥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5~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芦荟凝胶冻干粉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选用芦荟鲜叶,先将叶肉与表皮分离,再从叶肉和纤维中榨取凝胶汁,然后采用膜分离常温浓缩工艺制成浓缩汁,保持冷藏,再进行冷冻干燥为芦荟凝胶冻干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按上述配比称取藤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迷迭香植物提取物、芦荟凝胶冻干粉、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C、叶酸和r-氨基丁酸原料置于调配罐中,搅拌均匀,复合铝袋包装或罐装后即得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在提高水稻种子引发效果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水稻劣变种子使用前0.5~1个月,用水将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溶解制成质量百分比为0.1~0.5%的溶液,再将水稻劣变种子浸泡其中,浸泡位置为溶液高出种子最顶部1~2cm,浸泡12~24小时后,将种子从溶液中拿出沥干水,然后将种子回干至种子安全贮藏含水量进行贮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干是将沥干水后的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自然干燥后晒干或置于35℃以下烘箱烘干。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水稻劣变种子浸种催芽前进行引发,用水将复合天然植物提取物水稻种子引发剂溶解制成质量百分比为0.1~0.5%的溶液,再将水稻劣变种子浸泡其中,浸泡位置为溶液高出种子最顶部1~2cm,浸泡12~24小时后,将种子在35℃以下烘箱回干24~48小时,立即进入种子浸种催芽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015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控橱窗
- 下一篇:一种防锈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