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损耗高耐磨粮食提升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9552.5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4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 |
主分类号: | B65G47/44 | 分类号: | B65G47/44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苏看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损耗 耐磨 粮食 提升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损耗高耐磨粮食提升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目前用于粮食的提升输送设备其输送管道基本上都采用铁皮管,管道的倾斜角度要达到45度以上,且管道不能有弯道,不然粮食会出现堵塞,而且这铁皮管的摩擦力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无损耗高耐磨粮食提升输送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损耗高耐磨粮食提升输送装置,包括一立式的斗式提升机,在所述斗式提升机上部的出口处连接有输粮管,所述的输粮管倾斜设置,所述输粮管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5度,所述输粮管由外壳及设于外壳内壁上的内胆构成,所述的内胆由光滑的玻璃材料制成,摩擦力小,使得粮食的滑动性好。
所述的内胆由钢化玻璃制成,与粮食之间的摩擦力小,粮食流动性好,且对粮食的表皮不会产生破损。
所述的内胆通过胶黏剂与外壳内壁粘贴在一起,安装于更换方便。
所述输粮管的底部至少设有一个出粮口,可以将粮食从不同的出口倒出来。
所述输粮管上还连接有至少一条分粮管,分粮的作用是将粮食分流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堆放,所述分粮管内壁上粘贴有钢化玻璃。
所述分粮管与输粮管以任意可行的角度连接。
所述的输粮管的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或矩形。
所述输粮管上部设有一自动封堵阀,可以根据需要将输粮管封堵,停止进粮。
所述输粮管与水平面的夹角在25-75度之间均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通过增加一玻璃内胆,使得输粮管的倾斜角度可以缩小很多,且粮食的滑动性好,不会出现堵塞现象,输送效率高,可以实现不间断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输粮管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无损耗高耐磨粮食提升输送装置,包括一立式的斗式提升机10,在斗式提升机10上部的出口处连接有输粮管20,输粮管20倾斜设置,输粮管20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5度,输粮管20由外壳201及设于外壳201内壁上的内胆202构成,内胆202由光滑的玻璃材料制成,摩擦力小,使得粮食的滑动性好,内胆202由钢化玻璃制成,内胆202通过胶黏剂与外壳201内壁粘贴在一起,输粮管20的底部至少设有一个出粮口。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在输粮管20上连接至少一条分粮管203,分粮管203内壁上粘贴有钢化玻璃,起到分流输粮管20内的粮食,分粮管203与输粮管20以任意可行的角度连接均可。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本发明的输粮管20可以设计成圆形或三角形或矩形。并在输粮管20上部设有一自动封堵阀204,可以根据需要将输粮管20封堵,停止进粮,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封堵阀204还可以安装在出粮口处,输粮管20与水平面的夹角在25-75度之间均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未经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9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废旧导线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