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机先就位后施工围护结构及开挖盾构井的施工工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98876.7 | 申请日: | 2013-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6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爱军;张向霞;田海波;李莹;张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00;E21D1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机先 就位 施工 围护结构 开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机先就位后施工围护结构及开挖盾构井的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盾构工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相关设计中,盾构机的始发及到达是其关键环节。为满足盾构机的始发及吊出,需在盾构区间端头设盾构工作井,在常规的设计中,盾构井与车站结合设置,盾构井放在车站端部,在施工完盾构井主体结构并凿除洞门围护结构后盾构机才进站吊出。
但在实际施工中,车站往往由于前期施工条件或周边环境因素制约,会出现施工进度比盾构隧道施工进度慢的情况。盾构机不能及时进入车站盾构工作井,后续设备便不能及时拆除,同时需要预留后续出土及运输管片等条件,因而影响区间及盾构始发车站的正常施工。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盾构机能否及时就位并拆除后续设备便成为制约工程标段施工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可以灵活安排车站施工工期,盾构区间施工工期不受车站结构施工制约的盾构机先就位后施工围护结构及开挖盾构井的施工工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机先就位后施工围护结构及开挖盾构井的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完成隧道开挖作业的盾构机在围护结构设定位置内先就位,并封闭掌子面。
步骤二、在所述围护结构设定位置施工围护结构,将所述盾构机围设在围护结构内,其中,在距离所述盾构机2-3环管片的隧道上方围护结构设定位置打设若干围护短桩。
步骤三、在所述隧道与所述盾构机相连的7-8环管片处进行管片下半环土体朝外径向注浆加固。
步骤四、在所述隧道盾尾部分的环管片内加设用以提高基坑开挖过程中管片稳定性的临时支撑。
步骤五、在所述围护结构内开挖盾构井基坑至标准段坑底,且在开挖所述基坑的过程中,从所述基坑内对所述围护短桩外的隧道管片上半环外进行斜向深孔注浆加固土体,以及在围护结构内侧壁向外打设锚索。
较佳的,步骤三所述管片下半环土体朝外径向注浆加固的范围为所述管片外3.0m,加固长度为所述围护结构外5环管片至隧道盾尾。
较佳的,所述临时支撑为双拼工字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以灵活安排车站施工工期,盾构区间施工工期不受车站结构施工制约,盾构机可随时进行盾构作业。在盾构机完成作业时,即可随时实施本发明的盾构机先就位后施工围护结构及开挖盾构井的施工工法,然后吊出盾构机,拆除盾构机后续设备,区间施工便可以结束,不需要预留后续出土及运输管片等条件,不影响盾构始发端车站的正常施工,也不存在有终端盾构工作井制约盾构区间施工工期的缺陷。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盾构机先就位后施工围护结构及开挖盾构井的施工工法流程图。
图2为准备吊出位置内就位的盾构机状态示意图。
图3为打设有围护短桩的端墙示意图。
图4为管片下半环土体朝外径向注浆加固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6为图4的B-B剖面图。
图7为环管片内加设临时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完成步骤S5的深孔注浆加固土体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C剖面图。
图10为图8的D-D剖面图。
图11为图8的E-E剖面图。
图12为图8的F-F剖面图。
图13为完成步骤S5的斜向深孔注浆加固土体后的纵剖面图。
图14为完成步骤S5的打设锚索后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施例盾构机先就位后施工围护结构及开挖盾构井的施工工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盾构机先就位后施工围护结构及开挖盾构井的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如图2所示,施工完成隧道1开挖作业的盾构机2在围护结构设定位置内先就位,并封闭掌子面。
步骤S2、在所述围护结构设定位置施工围护结构,将盾构机2围设在围护结构内,其中,如图3所示,在距离盾构机2-3环管片3的隧道上方围护结构设定位置打设若干围护短桩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88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自润滑功能的立式蜗轮蜗杆机构
- 下一篇:一种吊顶的装饰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