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97609.8 | 申请日: | 2013-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罗语溪;高玉宝;龚逸鸿;蒋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4;C12M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循环系统 灌注 生物反应器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一种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罐(5)、设于培养罐(5)外部的外层循环系统、设于培养罐(5)内部的内层循环系统和气体加注系统;
所述的外层循环系统包括废弃液储存罐(1)、培养液储存罐(2)、三通阀(3)、第一蠕动泵(4A)、第二蠕动泵(4B)、培养液导入管(6)和培养液导出管(7),培养液导入管(6)一端连接培养罐(5)内部,另一端连接第二蠕动泵(4B),第二蠕动泵(4B)通过导管连接培养液储存罐(2);培养液导出管(7)一端连接培养罐(5)内部,另一端连接第一蠕动泵(4A);三通阀(3)包括三个出口,其第一出口连接第一蠕动泵(4A),第二出口通过导管连接培养液储存罐(2),第三出口通过导管连接废弃液储存罐(1);
所述的内层循环系统包括设于培养罐(5)内的塔板(9)、底部导通管(12)、搅拌室,塔板(9)的底部通过底部导通管(12)与搅拌室的底部连接,内层循环系统还包括固定于培养罐(5)上部的电机(19)、与电机(19)连接的连动杆(20)、与连动杆(20)固定的桨叶(18),连动杆(20)和桨叶(18)设于搅拌室内部;所述的搅拌室还开有出液口(16),出液口(16)与培养罐(5)内部连通;
所述的气体加注系统包括气体导入管(13)、气体导出管(14),气体导入管(13)一端设于培养罐(5)外部,另一端连接搅拌室的底部;气体导出管(14)一端连接搅拌室的上部,另一端连接培养罐(5)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生物反应器还包括塔板固定接头(8)、底座(10)和底座固定杆(11),培养罐(5)开口处设有顶盖,塔板固定接头(8)一端固定于顶盖上,另一端固定塔板(9);底座固定杆(11)一端固定于顶盖上,另一端固定底座(10),底座(10)承托塔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室包括搅拌室底座(24)、设于搅拌室底座(24)上的搅拌室外筒(15)和搅拌室内筒(17);连动杆(20)和桨叶(18)设于搅拌室内筒(17)内,气体导出管(14)和出液口(16)设于搅拌室外筒(15)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室底座(24)的圆周上开有气体导入口(21),气体导入口(21)连接气体导入管(13),搅拌室内筒(17)底部设有气体入口(22),气体入口(22)与气体导入口(2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室内筒(17)底部还设有培养液入口(23),培养液入口(23)与底部导通管(12)连通。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生物反应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外层循环系统的第二蠕动泵(4B),将培养液储存罐(2)内的培养液通过培养液导入管(6)输送到培养罐(5)内;
S2.启动内层循环系统的电机(19),通过连动杆(20)带动桨叶(18)旋转,塔板(9)的培养液通过底部导通管(12)吸引到桨叶(18)下方,沿着搅拌室内筒(17)、搅拌室外筒(15)的内壁面向上移动到达出液口(16),从出液口(16)流出搅拌室,流回到塔板(9);
同时启动气体加注系统,混合气体从气体导入管(13)加注到搅拌室内筒(17),在桨叶(18)的搅拌作用下,混合气体溶解到培养液中,未溶解的余气及细胞排泄在培养液中的废气,从气体导出管(14)排出培养罐(5)外部;
S3.当培养罐(5)内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因被细胞吸收而降低到一定浓度,或是培养罐(5)内培养液中因细胞新陈代谢而排泄的废物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再次启动外层循环系统,通过第一蠕动泵(4A)将培养罐(5)内旧的培养液通过培养液导出管(7)、三通阀(3),抽送到废弃液储存罐(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中,培养罐(5)内输入了所需容量的培养液后,停止外层循环系统,第二蠕动泵(4B)关闭,再进行步骤S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S2、S3循环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76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吸式自行车照明车灯
- 下一篇:具有声光控功能的LED座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