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氧化碳吸入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7561.0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3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史源;陈龙;王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源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4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氧化碳 吸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一氧化碳吸入仪。
背景技术
一氧化碳(CO)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介质,CO可以提高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GMP水平,导致肺血管平滑肌舒张,选择性降低肺动脉高压,因此,探讨应用CO吸入来治疗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损伤所致呼吸衰竭、ARDS等严重疾病的价值和意义正开始受到高度关注,考虑到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一氧化氮(NO)吸入仪治疗时存在部分病人反应不佳和产生毒性氮氧化合物的问题,新的CO吸入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至今未见任何有关CO吸入仪器及其装置技术的研究报告和专利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精确、调节灵活、安全性好的一氧化碳吸入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氧化碳吸入仪,包括控制部分、测量电路部分和CO与空气混合装置;
所述CO与空气混合装置设有CO进气口、空气进气口和混合气体出口;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计算机和显示器;
所述测量电路部分包括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压力传感器Ⅲ、光学传感器、电流放大器、滤波器和A/D转换器;所述压力传感器Ⅰ设置在CO进气口测量输入的CO气体的气体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Ⅱ设置在空气进气口测量输入的空气的气体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Ⅲ设置在混合气体出口测量混合后的气体压力;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在混合气体出口测量混合气体中CO浓度;所述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压力传感器Ⅲ和光学传感器分别通过电流放大器、滤波器和A/D转换器进行电流放大、滤波和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计算机;
所述计算机实现系统界面操作,对测量电路部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输出控制CO进气的电磁阀和空气进气的电磁阀的指令,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测量的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氧化碳吸入仪具有如下优点:
1、该一氧化碳吸入仪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ARDS、急性肺损伤所致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休克等严重疾病,主要使用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儿科、新生儿病房及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呼吸科、神经内科、心脏内外科、创伤外科等,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各类呼吸机配套使用;CO吸入仪还能够被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研究机构应用于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2、该一氧化碳吸入仪可根据临床需求,设置CO气体的浓度、压力和流量,然后将混合后CO治疗气体送到病人呼气端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氧化碳吸入仪是通过调节输出气体的CO浓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对病人进行治疗的;被测量气体的CO浓度、压力、流量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临床情况随时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氧化碳吸入仪的结构框图;
图2为质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氧化碳吸入仪,包括控制部分、测量电路部分和CO与空气混合装置。
控制部分组成: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输出、通讯接口、显示器。通过计算机实现系统界面操作、采集测量电路部分数据,分析数据并输出控制指令(输出控制CO进气的电磁阀和空气进气的电磁阀的指令),实时显示测控结果。
测量电路部分完成:测量电路部分将传感器转换成的电信号并进行放大滤波,使信号便于数据采集。测量电路部分有两部分,第一是压力测量,第二是CO气体浓度测量。
该测量电路部分包括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压力传感器Ⅲ、光学传感器、电流放大器、滤波器和A/D转换器。压力传感器Ⅰ设置在CO进气口测量输入的CO气体的气体压力。压力传感器Ⅱ设置在空气进气口测量输入的空气的气体压力。压力传感器Ⅲ设置在混合气体出口测量混合后的气体压力。光学传感器设置在混合气体出口测量混合气体中CO浓度。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压力传感器Ⅲ和光学传感器分别通过电流放大器、滤波器和A/D转换器进行电流放大、滤波和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计算机。
第一是压力测量:输入输出气体压力需要测量,设备需要对输入的空气、CO气体及其混合后的气体压力监视测量,输入气体压力一旦超出范围需要采取安全措施,输出气体压力应稳定在设定值内。通过压力测量电路输出的模拟电信号,再经过数据采集实现对各部分的压力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源,未经史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7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