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钒钛基硬质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5627.2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6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伏思静;丁义超;罗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C29/06 | 分类号: | C22C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钒钛基 硬质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硬质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化钒钛基硬质合金。
背景技术
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是以碳化钨为基体,钴为粘结相,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而成。钨属于战略资源,而且我国又是一个金属钨资源缺乏的国家,这导致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比较昂贵。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硬质合金。
碳化钛、碳化钒是两种难熔的金属化合物,具有高的硬度、高的弹性模量、高的热稳定性以及与钴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湿性等优点,并且我国具有丰富的钒钛资源。因此可以制备碳化钒钛基硬质合金。
新型的硬质合金是在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基础上以碳化钒钛代替碳化钨,碳化钒钛基硬质合金弥补了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的不足,在经济性上更优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更优于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的新型硬质合金,旨在解决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的不足且价格比较昂贵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化钒钛基硬质合金,一种在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基础上以碳化钒钛代替碳化钨的技术,得到性能更优于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的新型硬质合金。该硬质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V,其含量为39.06-43.65%;Ti,其含量为36.75-41.08%;Fe,其含量为0.5%-5%;C,其含量为9.19-10.27%。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硬质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经测试其硬度为91.4HRA,抗弯强度为2580MPa。
进一步,硬质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经测试其硬度为93.8HRA,抗拉强度为2332MPa。
进一步,硬质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经测试其硬度为95.2HRA,抗拉强度为2130MPa。
本发明由于新型的硬质合金是在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基础上以碳化钒钛代替碳化钨,所以碳化钒钛基硬质合金弥补了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的不足,在经济性上更优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性能更优于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的新型硬质合金,该硬质合金在机械性能、经济性上更优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在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基础上以碳化钒钛代替碳化钨的技术,得到性能更优于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的新型硬质合金。该硬质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V,其含量为39.06-43.65%;Ti,其含量为36.75-41.08%;Fe,其含量为0.5%-5%;C,其含量为9.19-10.27%。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一:硬质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经测试其硬度为91.4HRA,抗弯强度为2580MPa。
实施例二:硬质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经测试其硬度为93.8HRA,抗拉强度为2332MPa。
实施例三:硬质合金所含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经测试其硬度为95.2HRA,抗拉强度为2130MPa。
碳化钒钛基硬质合金包含V,其质量百分比为39.06-43.65%;Ti,其质量百分比为36.75-41.08%;Fe其质量百分比为0.5%-5%;C,其质量百分比为9.19-10.27%;余量是钴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提供一种在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基础上以碳化钒钛代替碳化钨的技术,得到性能更优于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的新型硬质合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未经成都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5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制动鼓的铸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淬火件能自动升降的淬火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