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硫咪唑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5588.6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明;夏秋景;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诚和医药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5/32 | 分类号: | C07D235/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154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咪唑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丙硫咪唑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丙硫咪唑即丙硫苯咪唑 (Albendazole),分子式:C12H15N3O2S,分子量:265.33,是美国smith kline公司上市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剂,目前国内外仍广泛运用。其有多种合成方法,主要有邻硝基苯胺法、邻苯二胺法、多菌灵法,其中多菌灵法有两种,方法一:将多菌灵经氯磺化,铁粉还原再丙基化,该制备工艺的缺点为使用剧毒品氯磺酸,且合成过程中产成大量废酸和铁泥,生产危险性高,三废产量大同时尚无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二:将多菌灵与硫氰酸钠及氯气反应得硫氰化物,再经硫化碱还原后丙基化得丙硫咪唑,反应方程式为:
该方法的缺点是使用剧毒品氯气,给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在合成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氯化物,从而严重影响其收率及质量,另一方面,该方法使用硫化碱作还原剂,过量的硫化碱在下步丙基化过程中与溴丙烷反应产生带有严重恶臭的硫醚,且不易处理,给工业生产带来严重制约,因此该方法目前无法进入工业化生产。综上所述,亟需一种避免使用剧毒品,同时中间体质量及收率大幅提高,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副产物,完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的合成丙硫咪唑的方法,但是目前关于这种方法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丙硫咪唑的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丙硫咪唑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反应装置中加入多菌灵、硫氰酸钠、冰醋酸,控温25~40℃下滴加28%双氧水,滴加完毕保温反应4~6小时,负压蒸馏回收冰醋酸后得硫氰化物;
b)将20%氢氧化钾水溶液加入硫氰化物中,同时加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后,滴加1-溴丙烷,控温45~60℃,反应4~8小时,得丙硫咪唑,
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所述的多菌灵、硫氰酸钠、双氧水、氢氧化钾水溶液、1-溴丙烷的摩尔比是1∶1.1~1.5∶3~5∶3.5~4.5∶1.1~1.3,所述的冰醋酸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5~8倍,所述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1%~3%。
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温度是30~35℃,反应时间为4小时;步骤2)所述的温度是55~60℃,反应时间为6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多菌灵、硫氰酸钠、双氧水、氢氧化钾水溶液、1-溴丙烷的摩尔比是1∶1.15∶4∶3.5∶1.1,所述的冰醋酸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5倍,所述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1.5%。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多菌灵、硫氰酸钠、双氧水、氢氧化钾水溶液、1-溴丙烷的摩尔比是1∶1.3∶3.5∶4∶1.3,所述的冰醋酸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5倍,所述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2.3%。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多菌灵、硫氰酸钠、双氧水、氢氧化钾水溶液、1-溴丙烷的摩尔比是1∶1.5∶5∶4.5∶1.2,所述的冰醋酸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5倍,所述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2.7%。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多菌灵、硫氰酸钠、双氧水、氢氧化钾水溶液、1-溴丙烷的摩尔比是1∶1.1∶3∶4∶1.3,所述的冰醋酸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8倍,所述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3.0%。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多菌灵、硫氰酸钠、双氧水、氢氧化钾水溶液、1-溴丙烷的摩尔比是1∶1.5∶3∶4.5∶1.1,所述的冰醋酸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6倍,所述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用量为多菌灵重量的1.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多菌灵英文通用名称:carbendazim,化学名: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分子式:C9H9N3O2,结构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诚和医药化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诚和医药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55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