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4815.3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5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梁慧敏;由佳欣;李博;汝楠;刘鹏;陈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H01H5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张爱莲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力 永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的是继电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含有新型衔铁及其支撑结构的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设计。
背景技术
平衡力式继电器应用广泛,性能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继电器;尤其在航天、国防及民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衡力式继电器中,衔铁是其中承担开关动作非常重要的器件,其安装与调试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整机的性能;通常衔铁为长方形,在两侧加工有轴耳;两组轴片焊接在外围支架上,其上设计有轴孔,轴孔与衔铁的轴耳相互配合,构成可以绕轴心转动的衔铁及其支撑结构,但在实际装配中,轴片的焊接精准度较难控制,且轴孔的加工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因此造成相同批次产品衔铁与轴片的配合精度差异较大,整机调试困难,并导致部分型号产品废品率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平衡力式含永磁继电器中衔铁及其支撑结构的诸多缺点,降低继电器整机调试难度,减少调试工时,提高产品合格率,进而提供一种含有新型衔铁及其支撑结构的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设计。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包括:
衔铁,由第一平面部分、第二平面部分及位于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二平面部分之间的中间凹陷部分组成,所述中间凹陷部分沿所述衔铁的中线位置向下凹陷形成一支撑带,供所述衔铁以所述支撑带为轴进行转动;
第一轭铁,位于所述衔铁的第一平面部分上方,根据线圈的通断电状态与所述衔铁的第一平面部分接触或分离;
中间轭铁,位于所述衔铁的中间凹陷部分上方且始终与所述中间凹陷部分接触;
第二轭铁,位于所述衔铁的第二平面部分上方,根据线圈的通断电状态与所述衔铁的第二平面部分接触或分离;
永磁体,其充磁方向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轭铁连接,充磁方向的另一面与所述中间轭铁连接;
铁芯,连接在所述中间轭铁和所述第二轭铁之间;
线圈,缠绕在所述铁芯上,与所述铁芯配合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电磁感应;
支撑簧片,位于所述衔铁下方,用以支撑所述衔铁;
动簧片,位于所述衔铁和所述支撑簧片之间,所述动簧片中心部分与所述中间衔铁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动簧片与所述衔铁的动作保持一致,进而与分别设置在所述动簧片两端点处的第一触点或第二触点相接触;
底座,用于安装所述支撑簧片、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
引出杆,位于所述底座下方,用以支撑所述底座。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一轭铁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其中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永磁体连接,所述水平部分用以与所述衔铁的第一平面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二轭铁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其中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永磁体连接,所述水平部分用以与所述衔铁的第二平面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其中,所述中间轭铁的底部形成有尖端,与所述衔铁的中间凹陷部分相互配合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新型衔铁及其支撑机构为核心设计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衔铁结构对称,可以解决传统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中衔铁及其支撑结构装配工艺要求高、调试难度大等诸多缺点,同时可以提高整机的抗振性能,增强抗离心加速度的能力,降低继电器整机调试难度,减少调试工时,提高产品合格率,方便加工,有利于提高批次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衔铁设计三维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中间轭铁三维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衔铁;01-衔铁的第一平面部分;02-衔铁的中间凹陷部分;03-衔铁的第二平面部分;2-永磁体;3-第一轭铁;4-中间轭铁;5-第二轭铁;6-线圈;7-铁芯;8、9-接触极面;10-支撑簧片;11-动簧片;12-底座;13-引出杆;14-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就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的平衡力式永磁继电器包括衔铁1、永磁体2、第一轭铁3、中间轭铁4、第二轭铁5、线圈6、铁芯7、支撑簧片10、动簧片11、触点14、底座12及引出杆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4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离子源装置及质谱仪
- 下一篇:银触点自动化铆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