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93896.5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9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张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花 打孔 中的 自动 测量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火焰筒为环形群孔薄壁件,其壁面上分布近万个规格不等的冷却气膜孔,零件轴向由5个环形分段组成,每个分段轴向有12个定位孔,各段气膜孔围绕在区域的定位孔均匀分布。传统电火花打孔工艺是将零件轴向找正后,对各分段每个区域的分散基准孔进行单独定位,然后分别完成所在区域气膜孔的电火花加工,这种方法因为分散基准孔数量较多,加工无法连续顺畅进行,整体加工效率极低,且因采用的是单个基准独立对刀方式,各基准孔之间偏差无法得到有效的平衡和消除,加工成型后气膜孔的整体位置偏差经常出现超差,情况严重可能造成零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加工过程中孔位误差分析、补偿及点位精确计算的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特提供了一种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采用机载探测系统,对薄壁火焰筒零件各分段上的多个分散基准孔进行全面的探测定位,编制相应的加工程序,自动实现加工过程中的孔位误差分析、补偿及点位精确计算,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最终实现零件群小孔的电火花加工;
具体过程为:建立准确的零件打孔三维模型,提取模型中所有分散基准孔理论数据值,建立第一个点表数据文件,编制测量定位程序,运行测量定位程序对实体零件分散基准孔进行测量定位,同时完成第一个点表数据文件的修正;提取模型中所预加工的理论数据值,建立第二个点表数据文件,编制加工程序,该程序包含两个点表数据,比对连接和补偿修正程序,运行加工程序,检验加工孔位置精度和孔型精度。
将自动测量定位技术引入到火焰筒零件电火花打孔加工前的找正环节,通过编制专用程序对零件各段的分散基准孔进行全面测量定位,并将测量到的分散基准孔与总体基准误差值记录到对应程序数据点表中,加工过程中程序会自动调用点表中对应区域的误差值,修正预加工孔的位置坐标,最终一次性完成零件有区域气膜孔的高效精确电火花加工。
采用这种方式加工的群孔,因各段依托定位的分散基准孔与总体基准之间偏差能得到自动的平衡和消除,加工成型后气膜孔的局部和总体位置误差能达到最佳平衡点,有效避免环形薄壁变形误差对零件群孔加工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应用于发动机火焰筒内、外环零件的电火花群孔加工中,满足加工零件的孔型精度和位置精度,加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方法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火花打孔中的自动测量定位方法,采用机载探测系统,对薄壁火焰筒零件各分段上的多个分散基准孔进行全面的探测定位,编制相应的加工程序,自动实现加工过程中的孔位误差分析、补偿及点位精确计算,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最终实现零件群小孔的电火花加工;
具体过程为:建立准确的零件打孔三维模型,提取模型中所有分散基准孔理论数据值,建立第一个点表数据文件,编制测量定位程序,运行测量定位程序对实体零件分散基准孔进行测量定位,同时完成第一个点表数据文件的修正;提取模型中所预加工的理论数据值,建立第二个点表数据文件,编制加工程序,该程序包含两个点表数据,比对连接和补偿修正程序,运行加工程序,检验加工孔位置精度和孔型精度。
将自动测量定位技术引入到火焰筒零件电火花打孔加工前的找正环节,通过编制专用程序对零件各段的分散基准孔进行全面测量定位,并将测量到的分散基准孔与总体基准误差值记录到对应程序数据点表中,加工过程中程序会自动调用点表中对应区域的误差值,修正预加工孔的位置坐标,最终一次性完成零件有区域气膜孔的高效精确电火花加工。
采用这种方式加工的群孔,因各段依托定位的分散基准孔与总体基准之间偏差能得到自动的平衡和消除,加工成型后气膜孔的局部和总体位置误差能达到最佳平衡点,有效避免环形薄壁变形误差对零件群孔加工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38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