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压式转向泵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3218.9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仲照航;张宇飞;王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44 | 分类号: | F04C2/344;F04C14/24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62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压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系统助力系统领域,尤其涉及汽车转向油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多年来一直是采用机械式方向机来实现,机械方向机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该形式转向扭矩较大,操作灵活性差,驾驶员操作时易产生疲劳且安全性差。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驾驶舒适度呼声愈来愈高,以及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马力发动机重载车型呈上升趋势,转向力逐渐加大,机械式方向机已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发展,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解决减小转向操纵力、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有效方法,转向助力泵是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提供压力和流量的基本功能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机械式转向助力泵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压式转向泵。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耐压式转向泵,泵体一端安装泵盖,泵体内安装定子,转子套在定子内孔里,出油侧板安装于泵体内,定子和转子内侧与泵体内曲面边缘配合,定子内曲面、泵盖端面、出油侧板组成密闭容腔,转子槽孔里安装叶片,轴与转子连接,泵体内下部安装滑阀,滑阀上安装有弹簧,泵体上设有骨架油封、进油口、出油口。
所述定子、出油侧板和泵盖通过定位销连接。
所述轴上安装轴承与复合轴承。
所述轴一端安装斜齿轮,斜齿轮通过平键与轴连接。
所述滑阀与阀座之间设有调整垫,滑阀与锥阀之间设有微调垫。
本发明的耐压式转向泵,在定量泵原理基础上实现了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该助力泵工作耐压高、噪音小、体积小、不易漏油、控制灵敏度高、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耐压式转向泵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耐压式转向泵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耐压式转向泵的滑阀组结构图。
图中:平键1、O型密封圈2、挡圈3、泵体4、密封挡圈5、出油侧板9、定位销10、泵盖11、定子12、转子13、复合轴承14、叶片15、 O型密封圈16、O型密封圈17、螺塞18、弹簧19、滑阀20、骨架油封21、轴承22、挡圈23、斜齿轮24、止退垫圈25、螺母26、轴27、螺栓28、阀座29、锥阀30、调整垫31、微调垫32、弹簧3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耐压式转向泵结构如图1-2所示,实现泵工作原理的关键部件有定子12、转子13、叶片15、出油侧板9、滑阀组、泵体4、泵盖11、轴27。泵体4一端安装泵盖11,泵体4、泵盖11由螺栓28连接组成基本构架,定子12安装于泵体4内,出油侧板9安装于泵体4内定子12和转子13内侧与泵体4内曲面边缘配合,定位销10穿过定子12、出油侧板9与泵盖11连接,使定子12内曲面、泵盖11端面、出油侧板9组成密闭容腔。转子13套在定子12内孔里,转子13槽孔里安装叶片15,轴27与转子13连接,泵体4内下部安装滑阀20,滑阀组结构如图3所示,滑阀20上安装有弹簧19,滑阀20内部设有锥阀30,锥阀30上安装弹簧33。轴2一端安装斜齿轮24。泵体上设有一个进油口、一个出油口和一个溢流口,螺母26与斜齿轮24之间设有止退垫圈25,泵体4上位于滑阀20端部处设有螺塞18,泵体4与螺塞18、定子12与泵体4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2和密封挡圈5,轴承22端部处设有挡圈3。
助力泵工作时,在传动轴27的驱动下旋转使转子13槽孔里的叶片15滑出并与定子12内曲面升程部分形成增大密闭容腔,并通过出油侧板 9 和泵盖11窗孔将进油腔里的油液吸入,当转子13转到定子12内曲面降程部分,由于容腔减少,被压缩的油液通过出油侧板9出油窗孔流出,流出的油液通过流量控制阻尼孔经泵出油口进入转向系统,此时出油窗口压力急剧升高,由于出油侧板9与泵体4接触面积小,出油侧板9压力急剧升高,压力传递到出油侧板9,出油侧板9反馈到泵盖11及螺栓28上,最终压力全部集中在泵盖11及4个螺栓28上,泵体压力提升,耐压高。同时部分油液流入泵体4装装配流量控制滑阀20有弹簧19的一端。而阻尼孔前端油液进入流量控制溢流阀无弹簧19。由于流经阻尼孔的流量会产生压差,当压差大于等于弹簧19力时滑阀20的平衡被打破,滑阀20产生移动,使出油腔与溢油口相通,出油腔部分流量经溢流口溢出,使输出流量趋于恒定,实现流量控制原理。作用在弹簧19端的油液,通过锥阀座上的压力阻尼孔作用在锥阀30上,当系统压力大于等于弹簧33预调定的数时,锥阀30开启并溢流,限制了系统的最高压力,实现压力控制原理。轴27上安装轴承22与复合轴承14,轴承22与复合轴承14保证轴27的对中与传动精度,保证性能准确性,挡圈3和挡圈23将轴承22轴向固定。油腔上设有骨架油封21,骨架油封21密封功能为保证空气不被吸入油腔和油液不泄漏。斜齿轮24通过平键1与轴连接,斜齿轮24承载泵输入功率传递。滑阀结构如图3所示,滑阀20与阀座29之间设有调整垫31,滑阀20与锥阀30之间设有微调垫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3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