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控制数据协议转换方法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192799.4 | 申请日: | 2013-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8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武华;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5035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数据 协议 转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数据转换与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数据协议转换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中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和物联网设备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先后并入互联网络,在设备并入网络互联互通的同时,数据采集与转换成为各种接口装置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各式各样的传输协议被应用到了这个领域,但是各种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成为了难题。本案发明了一种智能控制数据协议转换方法与装置,解决了各种数据采集、传输协议之间无统一标准的难题,可应用于各种数据采集、转发节点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具有可拓展性、可维护性的数据交互方法和接口装置,实现设备间的无隙互联。本发明改变了传统设备接口复杂、兼容性差的弊端,提供了新的信息数据交互模式。
本发明的目的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主控单元采用具有DSP功能的互联型ARM芯片,适合作为数据处理的网络传输设备的主控芯片,且具有丰富的接口资源,便于进行接口数据采集与传输。
上层接口采用现有设备中流行的主流接口,如USB、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WiFi、蓝牙接口、ZigBee接口等。利用上层接口实现此装置与上位机的数据通讯,通过上位机软件客户端对设备进行配置、数据传送等。
下层接口分为模拟量I/O口、数字量I/O口。模拟量I/O包括A/D采集接口、D/A输出接口。数字量接口包括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USART接口、I2C接口、SPI接口、并行数据传输接口、PWM输出接口等。利用下层接口实现设备对家电、机床等设备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如对温度模拟量的数据采集、控制继电器的通断等。
附图说明
图一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数据转换协议装置的基本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智能数据转换设备,包括主控单元、上层接口单元、下层接口单元,所述的主控单元有各种协议接口控制器,并且接有人机交互模块,如TFT LCD触摸屏、按键key电路等,可以设定设备传输模式。
所述的上层接口单元均与主控单元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USB接口模块和上位机相连采用USB2.0协议;所述串口模块与上位机相连采用RS-232协议;所述以太网模块与上位机及互联网通信采用TCP/IP协议;所述WiFi模块与上位机相连采用IEEE802.11协议,所述蓝牙BlueTooth模块与上位机相连采用IEEE802.15协议;所述ZigBee模块与上位机通 信采用IEEE802.15.4协议。
所述的下层接口单元可与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接口芯片等相连,其中所述模拟量I/O电路主要包括A/D采集器和D/A控制器;其中所述开关量I/O电路主要包括脉冲信号输入和继电器通断输出电路;所述USART模块是TTL电平的串行接口;所述I2C接口采用I2C协议与外置芯片进行数据交互;所述SPI总线接口主要采用SPI协议实现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所述并行接口主要采用并行总线方式和外部快速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系统初次开机后,首先初始化设备,并进入设置状态,根据需要设置设备所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设置模式、上层接口转下层接口模式、上层接口互换模式、下层接口互换模式等。
主控单元利用协议转换处理程序实现接口之间的相互转换。内部采用高速的DSP模块迅速实现协议数据之间的转换,并且主控单元内部带有各种接口控制器,迅速转换成各协议对应的电平方式,确保了各接口之间数据协议转换的高速率和低误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2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