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2058.6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国;何海波;姜承文;余志备;刘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炜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10 | 分类号: | B21D11/1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圣清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折弯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弯曲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的汽车配件厂在生产手刹制动杆过程中,有许多的加工工艺(手刹制动杆的产品参见照片),其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把板状的半成品折弯成型的过程(板状的半成品参见图成型前工件,折弯成型后的形状参见图成型后产品)。由于产品的形状比较特殊,所以一次冲压成型就显得难度很大,以前冲压都是分几道工序实现,前面的蝶形部分先成型,后部手柄部分再成型,这样就会造成两次定位,且过渡部分过渡不光滑,造成产品的质量下降,且工序复杂,生产的效率下降。
因此,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创新的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能够一次成型、且操作简单,位置公差精度高,效率高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包括铜套(1)、弹性体(2)、防撞块(3)、销子(4)、活动块(5)、导向柱(6)、固定上模(7)、活动上模(8)、工件(9)、挡料快(11)和下模(12),其中,下模(12)用于放置成型前工件,档位块(11)固定在下模(12)的 边缘,活动上模(8)与活动块(5)连接,固定上模(7)上安装有铜套,销子位于导向柱上,活动块与导向柱连接,导向柱通过销子连接防撞块。
进一步地,所述档位块(11)是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12)的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该装置通过上模的活动设计,使得成型后的产品能顺利地从上模中拿出来;
其次,该设计通过活动上模的自重来达到一个相对运动,无需其他动力,结构合理,紧凑,费用低廉。
再次,一般的成型后的产品都是在下模位置拿出来,该设计与传统的设计理念不一样,该成型后的产品是从上模处平移出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包括铜套(1)、弹性体(2)、防撞块(3)、销子(4)、活动块(5)、导向柱(6)、固定上模(7)、活动上模(8)、工件(9)、挡料快(11)和下模(12),其中,下模(12)用于放置成型前工件,档位块(11)固定在下模(12)的边缘,活动上模(8)与活动块(5)连接,固定上模(7)上安装有铜套,销子位于导向柱上,活动块与导向柱连接,导向柱通过销子连接防撞块。
进一步地,所述档位块(11)是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12)的边缘
以下详细介绍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工作过程及原理,首先把成型前工件放置到下模上,通过档位块来实现定位,档位块是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的边缘(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放料状态),整个上模往下,上模的活动上模部分由于自重是处于最低位的(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工作结束下料状态),活动上模碰到成型前工件的位置参见图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放料状态所示。由于限位块的作用,成型前工件位置保持不变,上模继续往下,直到最下位,活动上模与固定上模的冲刀把成型前工件冲压成型(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工作状态),整个上模往上达到最高位(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工作结束下料状态),由于活动上模的冲刀此时是夹在成型后产品的中间,此时的上模是带着成型后产品一起往上,由于活动上模的自重,带着成型后产品一起往下(固定刀模冲压手柄处的形状),与固定刀模的位置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这样成型后的工件就可以从活动刀模的右边平移出来。一次冲压成型结束。
现在介绍整个上模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手刹制动杆折弯成型装置所示)整个上模由固定上模,活动上模,活动块,铜套,弹性体,导向柱,防撞块,销子等组成。活动上模通过4个螺栓与活动块连接,活动块与导向柱连接,固定上模安装4个铜套,以穿过导向柱,导向柱顶部通过销子连接防撞块,弹性体起到缓冲力的作用,当整个上模往上时,活动上模由于自重与固定上模形成一个上下移动的运动付,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把成型后的产品从上模中取出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炜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炜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2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肾石通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工字轮收线机的排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