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1537.6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平;李铭;徐中文;郝玉松;李颖杰;张开臣;王涛;冯智勇;张宇鹏;徐刚;钱英欣;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E04C5/08;E04G21/12;E04G23/02;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常永平;李聚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线材 加固 柱体 锚固 系统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包括张拉线材(1)、锚固装置和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由锚固钢板(2)、固定端挤压锚具(3)、张拉端端部挤压锚具(4)和张拉端施力挤压锚具(5)组成,所述张拉装置由固定端夹具(7)、张拉端夹具(6)和千斤顶组成,所述张拉线材(1)环绕拟加固柱体(8)一周,其固定端通过固定端挤压锚具(3)固定在锚固钢板(2)一侧,在锚固钢板(2)另一侧的张拉线材(1)上卡固固定端夹具(7)并使固定端夹具(7)与锚固钢板(2)一侧,在锚固钢板(2)另一侧的张拉线材(1)上卡固固定端夹具(7),所述固定端夹具(7)与锚固钢板(2)顶紧,所述张拉线材(1)的张拉端通过张拉端端部挤压锚具(4)固定在锚固钢板(2)另一侧,并在张拉端的张拉线材(1)上自端部向内依次设置有张拉端施力挤压锚具(5)和张拉端夹具(6),所述张拉端夹具(6)卡住张拉端施力挤压锚具(5),所述张拉端夹具(6)和固定端夹具(7)通过千斤顶(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夹具(7)和张拉端夹具(6)之间设置有预防张拉偏心的销轴(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夹具(7)为一侧面伸出若干根等长支臂(7.1)的钢板,在支臂(7.1)之间的板体上开有锯齿状的穿线孔(7.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端夹具(6)为一侧边上开有锯齿状的穿线槽(6.1)的钢板,所述穿线槽(6.1)的位置与穿线孔(7.2)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钢板(2)为一侧边开有锯齿状卡槽(2.1)的钢板,所述锯齿状卡槽(2.1)的分布均匀,其位置与穿线孔(7.2)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卡槽(2.1)、穿线槽(6.1)和穿线孔(7.2)的宽度为张拉线材(1)的直径加1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线材为钢绞线、钢丝绳或钢丝。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线材加固柱体的张拉锚固系统进行混凝土柱体柱体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依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确定张拉线材的施工下料长度;
步骤二,在张拉线材的两端部分别安装固定端挤压锚具(3)、张拉端端部挤压锚具(4)和张拉端施力挤压锚具(5),所述张拉端施力挤压锚具(5)的位置由锚固钢板(2)的宽度和施工操作空间需要确定;
步骤三,将锚固钢板(2)沿拟加固柱体(8)轴向方向置于拟加固柱体(8)外表面,用手扶好,将张拉线材的固定端卡入锚固钢板(2)的锯齿状卡槽(2.1)内,并使固定端挤压锚具(3)与锚固钢板(2)顶紧,另一端绕拟加固柱体(8)一周后,用张拉端夹具(6)卡住张拉端施力挤压锚具(5),同时,将固定端夹具(7)卡在张拉线材的固定端上并使固定端夹具(7)的支臂与锚固钢板(2)顶紧;
步骤四,安装千斤顶(10);
步骤五,操作千斤顶(10),使其同时张拉端夹具(6)和固定端夹具(7),减小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对张拉线材施加预应力;
步骤六,监测张拉线材的预应力大小,并根据设计要求随时调整;
步骤七,当监测数据达到设计要求,将张拉线材的端部固定在锚固钢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15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