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设备的锁屏解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9237.4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8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G06F21/8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设备 解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屏解锁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的锁屏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用以连续监测病人心率、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流动力学、血液化学的变化,当发生严重变化时自动发出报警,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协助诊断,提高病人治愈率。但是现有的医疗设备没有对屏幕设置锁屏和解锁功能,导致非医护人员的误操作,引发医疗事故;另外,由于医护人员对监护仪的误操作或嫌疑人的恶意操作引发的医疗事故,在医疗事故调查中,无法从监护仪上取证,追究不到具体操作人及操作记录,给医疗事故的调查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会让作案人员逍遥法外,对医院及病人造成不可原谅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对医疗设备设定操作权限,能够自动记录、存储有操作权限的用户操作信息的锁屏解锁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疗设备的锁屏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创建用于存储操作人员信息和操作记录的信息存储器,和可备份操作人员信息和操作记录的远程数据存储器;
2)预设用户的操作权限;
3)开机启动医疗设备,在屏幕锁定状态下,扫描并读取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屏幕解锁;
4)判断步骤3)中的用户是否有操作权限,若有,执行操作,将记录的操作记录存储到所述信息存储器中,若没有,弹出消息提示框并自动锁屏;
5)存储的操作记录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上传至所述远程数据存储器备份;
6)检测所述信息存储器的存储量是否达到最大存储量,若达到最大存储量,自动删除最早的一次操作记录,若没有达到最大存储量,继续存储操作记录。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步骤3)中可通过扫描用户的信息卡、二维码、指纹、密匙卡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解锁。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步骤4)中判断用户有操作权限后,若在5秒内没有操作,自动锁屏。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步骤5)中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操作记录无线传输至所述远程数据存储器备份。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医疗设备的锁屏解锁方法能够对医疗设备设定用户操作权限,记录并存储有权限的用户的操作记录,防止非医护人员的误操作和嫌疑人或他人的恶意操作,对调查医疗事故起到积极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锁屏解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锁屏解锁流程图,一种医疗设备的锁屏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创建用于存储操作人员信息和操作记录的信息存储器,和可备份操作人员信息和操作记录的远程数据存储器,远程数据存储器可作为单独的系统设置于医院或医疗机构的操控中心;
2)预设用户的操作权限,用户的操作权限信息存储到信息存储器中;
3)开机启动医疗设备,在屏幕锁定状态下,扫描并读取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屏幕解锁,具体可过扫描用户的信息卡、二维码、指纹、密匙卡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解锁;若该步骤中用户只是想验证用户本身是否有操作权限,验证后可通过手动锁屏的方式将屏幕锁定;
4)根据预设的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步骤3)中的用户是否有操作权限,若有,执行操作,信息存储器自动记录并保存操作人员信息、各项参数设置和操作记录,包含图像、声音等信息,若没有,弹出消息提示框并自动锁屏;另外,判断用户有操作权限后,若在5秒内没有操作,自动锁屏;
5)存储的操作记录通过互联网方式无线传输至远程数据存储器备份,确保操作记录的万无一失,以便需要时查询;
6)检测信息存储器的存储量是否达到最大存储量,若达到最大存储量,自动删除最早的一次操作记录,若没有达到最大存储量,继续存储操作记录。
本发明的医疗设备的锁屏解锁方法能够对医疗设备设定用户操作权限,记录并存储有权限的用户的操作记录,防止非医护人员的误操作和嫌疑人或他人的恶意操作,对调查医疗事故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