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蒡栽培方法及使用的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9136.7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8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孙艳军;高文瑞;韩冰;李德翠;史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傅婷婷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蒡 栽培 方法 使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栽培领域,涉及一种牛蒡栽培方法及使用的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牛蒡作为蔬菜,营养价值极高。每100g鲜菜中含水分约87g,蛋白质4.1~4.7g,碳水化合物3.0~3.5g,脂肪0.1克,纤维素1.3~1.5g,胡萝卜素高达390mg,维生素Cl.9mg。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mg,磷106mg,铁7.6mg,并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素。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牛蒡的含钙量是地下根茎类蔬菜当中最高的,所以牛蒡是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极好蔬菜。牛蒡中含的粗纤维也是地下根茎类蔬菜中最高的,这对于经常吃精细食物而便秘的人来说,吃牛蒡是很好的食疗方法。
牛蒡也有很强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牛蒡根中的多炔类物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牛蒡根中含多种多酚物质,如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一般认为均有抗突变和抗癌的作用,也有实验证明,牛蒡根抗突变作用的能力与其多酚含量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其它如抗衰、镇咳、肝保护作用等,也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可以说牛蒡不仅是理想的出口创汇蔬菜,还是常用的中药材。
牛蒡栽培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为6~7,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栽培。栽培前需深翻土地0.5~1.1m。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肥料,适于在有机质丰富的疏松地块栽培。牛蒡的叶片大而多,蒸腾作用旺盛,生育期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应。但根系不耐涝,在地下水位高或积水的地内,经2天以上,即会腐烂或大量发生歧根。故生产上牛蒡的栽培区域受限制,大多集中在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区,且在播种时要进行开沟,一般开沟深度达1米左右,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
食用菌菌糠作为栽培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常常被随意丢弃,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糠日益增加,大多随意丢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费资源。虽然目前已有将食用菌菌糠加工为有机肥的报道,但是尚无将其用于牛蒡栽培,特别是牛蒡无土栽培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牛蒡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牛蒡栽培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牛蒡栽培方法,使用牛蒡栽培装置栽培牛蒡,所述的牛蒡栽培装置包括托盘、栽培桶和栽培柱,所述的栽培桶放置于托盘上,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栽培柱的末端置于栽培桶中;在栽培柱、栽培桶内装入牛蒡栽培基质,牛蒡种子播种于栽培柱内,出苗后经过两次间苗后在二叶一心期定苗,每管中保留一株,培养至牛蒡成熟。
所述的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高1.0~1.2米(有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栽培时开沟深度在100~120cm时在肉质根长度、一级品率上无差异显著,与80~90cm比,达到差异显著;产量上,110~120cm比100cm及以下差异显著),直径10~20厘米,采用PVC管材。
所述的栽培桶上口直径为25~40厘米,底部直径为20~36厘米,高为20~40厘米。
所述的牛蒡栽培基质优选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发酵后的食用菌菌糠和泥炭以(2~4):1的质量比混匀得混合基质,每立方米混合基质中加入尿素1.5~2.5kg,过磷酸钙2.0~4.0kg,氯化钾1.5~3.0kg和保水剂1~2kg。
所述的食用菌菌糠为是利用秸秆、木屑等原料进行食用菌代料栽培,收货后的培养基剩余物。所述的食用菌为香菇、草菇、蘑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口蘑、红菇、牛肝菌、羊肚菌、马鞍菌或块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食用菌菌糠可通过商业化渠道购买获得。
所述的牛蒡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如下处理:先用清水浸泡牛蒡种子20到30分钟,然后把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浸泡,保持该水温10到15分钟,之后加入凉水,把水温降低到25℃到30℃后,继续浸种8到10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入20~25℃进行催芽,待有68~75%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在牛蒡栽培的中后期,视植株生长情况,每栽培管中随水施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克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
一种用于牛蒡栽培的装置,包括托盘、栽培桶和栽培柱,所述的栽培桶放置于托盘上,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栽培柱的末端置于栽培桶中。
所述的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高1.0~1.2米,直径10~20厘米。
所述的栽培桶上口直径为25~40厘米,底部直径为20~36厘米,高为20~4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