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量生产γ-聚谷氨酸的诱变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87362.1 | 申请日: | 2013-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4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颖;沈飞翔;朱希坤;闫海生;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3/00;C12R1/125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何薇 |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量生产 谷氨酸 诱变 菌株 枯草 芽孢 杆菌 及其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量生产γ-聚谷氨酸的诱变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是由L-谷氨酸[L-Glu]、D-谷氨酸[D-Glu]单体通过γ-谷氨酰胺键结合而成的一类均聚氨基酸。近年来对这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进展迅速,该种材料可以自然降解,而且降解产物无毒害,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γ-PGA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例如可生物降解性、强吸水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粘结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具有增稠、乳化、凝胶、成膜、保温、缓释、助溶和黏结等有益功能。因此,在注重环保,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γ-PGA及其衍生物在农业、环保、医药、水处理及化妆品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γ-PGA是迄今发现的少数几个可以利用生物聚合得到的聚合氨基酸之一。1937年Ivaovics等在病原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的荚膜中首次发现了γ-PGA,此后在一些非致病性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革兰氏阳性菌的荚膜中也发现了γ-PGA的存在,例如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γ-PGA作为某些微生物荚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很多环境下是作为微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因子存在,如保护细胞不受蛋白酶的攻击或高盐环境下保持水分的吸收。γ-PGA对环境无污染,为绿色生物产品。目前日本、我国台湾和美国等对γ-PGA发酵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很多相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形成专利。其中我国台湾味丹企业已经实现了γ-PGA的商业化生产。
目前合成γ-PGA的主要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提取法等。化学合成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艺路线较长,副产物多,收率低。γ-PGA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与分子量密切相关,采用化学合成法得到的γ-PGA分子量较低,而提高产物分子量必将大大降低产率,因此,该方法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提取法由于γ-PGA固有的特性,使得提取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无法大规模生产。γ-PGA的制备方法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发酵法工艺简单、培养条件温和、周期短且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因此,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制备γ-PGA最具有工业化前景的生产方法。但该方法产量不高是制约其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量生产γ-聚谷氨酸的诱变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量生产γ-聚谷氨酸的诱变菌株枯草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Y-ND-SFX029已于2013年3月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7288。
所述菌株以纳豆中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SY-ND为出发菌株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后得到;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SY-ND已于2011年9月6日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5224。
大量生产γ-聚谷氨酸的诱变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将所述诱变菌株枯草芽孢杆菌于保藏培养基中,在30-37℃活化12-24h;活化后菌株于种子培养基中,于30-37℃,100-150rpm下培养1-2天,作为种子液;将所得种子液以4-8%(v/v)接种比例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30-37℃下,100-150rpm振荡培养2-4天。
所述保藏培养基(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浸粉5g/L,NaCl10g/L,琼脂15-20g/L,蒸馏水1.0L,pH7.2;
所述种子培养基:蛋白胨6-15g/L,葡萄糖5-10g/L,酵母膏3-10g/L,NaCl5-8g/L,pH6.0-7.0,K2HPO40.5-1g/L,KH2PO40.5-1g/L,MgSO40.5-1g/L,水1.0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73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氧铜生产用除氧脱氢器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