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6837.5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汪映标;张宗勤;李伟;吴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威特龙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7/02 | 分类号: | E04H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事故 油池控火阻火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大型油罐发生火灾时,需要一边排油一边灭火,当火势较大时,会有大量的着火油料排入事故油池,通常事故油池为一个整体的油池,当油火排入大型事故油池继续燃烧时,由于燃烧表面积比较大,火势难以控制甚至无法扑灭,造成极大的火灾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油罐火灾燃烧油料排入大型事故油池继续燃烧时,将油池火灾缩小到一个可控范围,减小燃烧面积,快速控制和阻止油料继续燃烧目的的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及其方法。
本发明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包括油池,所述油池与油料排放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池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墙,所述隔离墙将油池内部分隔为至少两个隔离油池,在所述油池内底部、每个隔离墙对应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通槽,所述隔离墙下端面的高度低于油池内底面的高度,所述隔离墙下端与流通槽之间形成连通相邻两个隔离油池的通道。
本发明所述的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其在所述隔离墙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流通槽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置于流通槽内且与流通槽构成连通相邻两个隔离油池的通道。
本发明所述的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其与隔离墙对应设置的多个流通槽结构相同且设置的高度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其所述流通槽沿油料流动方向的垂直截面呈V形。
一种如上述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的控火阻火方法,其在所述油池内注入水,使注入水的液面高于油池内底面,当油火排入事故油池时,第一隔离油池的表层油料发生燃烧,其底层未燃烧的油料通过流通槽流入第二隔离油池,由于水的液面高于油池内底面且隔离墙下端面的高度低于油池内底面的高度,水使流通槽与空气隔绝,而第一隔离油池底层的油料经过了流通槽内的水,然后翻过隔离墙底端后再进入第二隔离油池内,使得通过流通槽的油料达到无法燃烧的条件,最后,油料依次排流到后面的隔离油池中。
本发明通过对油池的结构设计,使油罐火灾时排出到大型事故油池的燃烧油料只在第一个隔离油池里面燃烧,隔离墙阻止了燃烧的油料流入其他隔离油池,而流通槽始终与空气隔离,使排流的油料无法达到燃烧的条件,将油料火灾缩小到一个可控的范围,大大的减小了油料燃烧的面积,减少了灭火的难度,以达到快速控火灭火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3是图2中B-B剖面图。
图中标记:1为油池,1a为第一隔离油池,1b为第二隔离油池,2为隔离墙,3为流通槽,4为通道,5为凸起,6为水的液面,7为油池内底面,8为油料排放入口,9为隔离墙下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大型事故油池控火阻火结构,包括油池1,所述油池1与油料排放入口8连通,在所述油池1内设置有三个隔离墙2,所述隔离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隔离墙2将油池1内部分隔为四个隔离油池,所述油料排放入口8与第一隔离油池1a连通,在所述油池1内底部、每个隔离墙2对应处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地流通槽3,所述四个流通槽3结构相同且设置的高度一致,所述流通槽3沿油料流动方向的垂直截面呈V形,使油料在流通槽内的流动更加顺畅。
其中,所述隔离墙2下端面9的高度低于油池1内底面7的高度,所述隔离墙2下端与流通槽3之间形成连通相邻两个隔离油池的通道4,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离墙2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流通槽3对应的凸起5,所述凸起5置于流通槽3内且与流通槽3构成连通相邻两个隔离油池的通道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威特龙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威特龙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