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中孔结构的活性炭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6067.4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红;吕洪飞;杜轶君;王国夫;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结构 活性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孔-中孔结构的活性炭,属于活性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功能材料。早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就用木炭来消除溃疡和伤口散发出的恶臭气味。活性炭发展的历史表明,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一直与社会的工业化进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密切相关。早在上世纪,活性炭就已成为工业碳素材料的主流产品之一,它的应用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部门。近年来,随着环保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给活性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活性炭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有关活性炭的研究有两大趋势,一是环保行业日益发展的要求,需要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新型活性炭;二是要求制造的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微孔-中孔孔径并存的结构性能。
孔径和比表面积是衡量活性炭性能的两个标准,孔径范围大、比表面积越大的活性炭吸附效果越好,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活性炭在比表面积能满足用户需要时,孔径一直上不去,阻碍了活性炭的使用范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了一种比表面积和孔径范围大的活性炭。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孔-中孔结构的的活性炭,其不仅比表面积大,而且微孔-中孔结构并存,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孔-中孔结构的活性炭,所述的活性炭具备如下特征:
比表面积 2000-3500 m2/g
孔径 0.7-5nm
碘吸附值 1000-1800 mg/g
四氯化碳吸附值 70-130%
强度 >95%
亚甲基蓝 200-840%
堆比重 400-550 g/l。
所述的活性炭具备如下特征:
比表面积 2002 m2/g
孔径 3.5-5nm
碘吸附值 1026 mg/g
四氯化碳吸附值 75%
强度 >95%
亚甲基蓝 308%
堆比重 406g/l。
所述的活性炭具备如下特征:
比表面积 3118 m2/g
孔径 0.7-3.5nm
碘吸附值 1623mg/g
四氯化碳吸附值 122%
强度 >95%
亚甲基蓝 620%
堆比重 512g/l。
所述的活性炭具备如下特征:
比表面积 3486m2/g
孔径 3-5nm
碘吸附值 1780 mg/g
四氯化碳吸附值 128%
强度 >95%
亚甲基蓝 738%
堆比重 535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活性炭,孔径为0.7-5nm,属于微孔-中孔结构,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好;且本发明的活性炭在孔径大的同时堆比重也大,即物料自然堆放时的平均密度,包括空气间隙很大,堆积体积越大,我们的活性炭的堆比重大,说明比表面积大,空隙多,效果就越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活性炭的SEM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