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熔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6040.5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4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毅;邓伟;刘驰;秦兵兵;李乃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7/06 | 分类号: | C09J177/06;C09J177/00;C09J11/06;C09J11/04;C08G69/26;C08G69/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31104 | 代理人: | 应云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熔胶 | ||
1.一种聚酰胺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的原料包括至少一种脂肪族二元酸、至少一种二元胺和外加助剂,其中,所述二元胺包括戊二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族二元酸和所述的二元胺中至少有一种由生物法制备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族二元酸包含符合ASTM D6866标准的可再生来源的有机碳或/和所述的二元胺包含符合ASTM D6866标准的可再生来源的有机碳。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族二元酸选自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优选己二酸,癸二酸,十一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酸,十三碳二元酸,十四碳二元酸,十五碳二元酸,十六碳二元酸,十七碳二元酸,十八碳二元酸,马来酸,Δ9-1,18十八烯二元酸,大豆油脂肪酸、妥尔油脂肪酸或棉籽油酸;所述的二元胺选自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癸二胺,二乙烯三胺、2-甲基戊二胺、二缩三乙二胺,烷醇胺,十一碳二元胺,十二碳二元胺,十三碳二元胺,十四碳二元胺,十五碳二元胺,十六碳二元胺,十七碳二元胺,十八碳二元胺,聚氧化丙烯二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苯二甲基二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助剂由分子量调节剂、抗氧剂、润滑剂、防结块剂、防粘连剂、抗老化剂、荧光增白剂、促凝剂组成,重量份数为:
其中,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为己二酸、月桂酸、十二碳二元酸、冰醋酸、丙酸、苯甲酸或硬脂酸中的一种;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及其取代物、受阻酚类、受阻芳香胺类、氢醌类、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098中的一种;所述防粘剂或润滑剂为脂肪族醇、脂肪族酰胺、脂肪族二酰胺、双尿素、聚乙烯蜡、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或乙撑双硬脂酰胺(EBS)中的一种;所述防结块剂为气相二氧化硅;所述抗老化剂为苯二酚类、水杨酸酯类、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受阻胺类中的一种;所述荧光增白剂为PL-01、PL-02、PL-03、EBF、VBL中的一种;所述成核剂为滑石粉、高岭土、氮化硼、氧化铝、氧化镁或二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的原料还包括尼龙盐、氨基酸、内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盐选自尼龙56盐、尼龙66盐,尼龙510盐,尼龙610盐,尼龙512盐,尼龙612盐,尼龙1010盐,尼龙1012盐,尼龙1212盐;所述的氨基酸选自8-氨基辛酸,11-氨基十一烷酸,12-氨基十二烷酸;所述的内酰胺选自ε-己内酰胺、8-辛内酰胺或ω-十二烷基内酰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聚合:将聚酰胺热熔胶原料投入高压釜,抽真空及充氮气,聚合温度为180~290℃,压力达1.0~1.8MPa时开始保压排气,待釜内温度达到190~250℃加大排气压力降至常压,继续反应0.5~2小时,抽真空至-0.01~-0.1MPa(表压),保持该真空度2~60min,加入部分助剂,向反应容器中充入氮气至压力0.1~0.8MPa,开始拉丝、造粒;
粉碎:将聚酰胺热熔胶颗粒加入醇类溶剂溶解,然后沉析得到聚酰胺热熔胶粉末,经洗涤、烘干,然后过筛得聚酰胺热熔胶;或
将聚酰胺热熔胶颗粒烘干后,投入深冷粉碎机,用液氮冷却,进行深冷粉碎,在密闭状态下,将粉碎后的聚酰胺热熔胶粉末升至室温,然后过筛得聚酰胺热熔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筛前还分别加入0.1-0.3%重量份数的硬脂酸钙、对苯二酚和气相二氧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0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碾子山麦饭石富硒矿泉水生产装置
- 下一篇:高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布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