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氮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5929.1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7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郑振耀;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33/04 | 分类号: | F16L33/04;F16L5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氮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装置,尤其是涉及液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液氮是一种超低温液体,惰性,无色,无嗅,无腐蚀性,不可燃,在常压状态下温度为77K(-196℃),汽化时大量吸热,易造成冻伤危险性类别,尤其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危险。液氮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和便捷的制冷手段,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医疗卫生及科研领域;在环境试验设备行业,通常会用液氮作为超低温制冷介质,获取超低温环境。但在实际应用中,液氮在超低温状态下的输运一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传统的液氮传输装置均采用高真空绝热的不锈钢波纹管或铜管,既笨重又不灵活,制造工艺复杂,真空绝热层寿命短,成本也十分昂贵,同时操作稍有不慎,管连接处就会产生液氮渗漏现象,造成操作人员皮肤冻伤危险,不适合长距离传输;此外液氮传输装置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等。这些问题局限了液氮在某些场合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液氮滴漏现象,传输效率高,减免液氮使用危险性的液氮传输装置。
本发明设有接头、耐低温硅胶管和卡环;
所述接头一端设有螺纹,接头另一端为平头端;耐低温硅胶管表面设有吸热涂层,耐低温硅胶管的端头为平头端;接头的平头端与耐低温硅胶管的平头端触接;卡环套在接头的平头端与耐低温硅胶管的平头端的触接部。
所述卡环可为PVC卡环,卡环可采用套筒式卡环,或带紧固螺栓的开口销式卡环。
所述吸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Fe2+、Mn2+、Cu2+盐为原料,加水溶解配制好溶液,再加入NH3·H2O,得到浅黄色混合溶液,然后加入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于磁力搅拌器中搅拌8h后,将沉淀物质进行洗涤、过滤、干燥、灼烧后得到铁锰铜复合氧化物;
2)采用带羟基的丙烯酸树脂改性硅氧烷低聚物作粘结剂,采用铁锰铜复合氧化物为颜料,以乙酸乙脂、乙酸丁脂和二甲苯混合物为溶剂,制备出涂层液体,然后使用高压喷枪喷涂,再静置固化,即得到吸热涂层。所述吸热涂层的质量密度可为1.0mg/cm2。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热胀冷缩原理,遇到超低温的液氮时,耐低温硅胶管迅速冷缩变硬,紧紧包裹接头部,形成无缝连接;这样在整个液氮传输过程中,可避免出现液氮滴漏现象。由于耐低温硅胶管喷涂有吸热涂层材料,根据液氮的蒸汽膜绝热原理,液氮开始传输时,先接触管内壁的液氮被立即汽化,气态的氮气紧贴管内壁,产生氮蒸汽膜,从而使得硅胶管具有绝热效果,这样可加快液氮的传输速度,减少了液氮的中途耗损。采用PVC套环可增强耐低温硅胶管在的连接紧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设有接头1、耐低温硅胶管5、卡环4、紧固螺栓2和螺母3。所述接头1一端设有螺纹,接头1另一端为平头端;耐低温硅胶管5表面设有吸热涂层,耐低温硅胶管5的端头为平头端;接头1的平头端与耐低温硅胶管5的平头端触接;卡环5由为带紧固螺栓2的开口销式卡环。卡环5套在接头的平头端与耐低温硅胶管5的平头端触接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卡环为套筒式卡环,不需要紧固螺栓和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5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炉渣/铝矾土陶粒混凝土空心保温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弹簧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