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腔引流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5750.6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军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三腔引流瓶。
背景技术
医学引流是将人体组织或体腔中的积气、积液(如:脓、血、尿、渗出液、漏出液等)导引至体外,以恢复正常的组织生理间隙和功能。胸腔闭式引流是医学引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临床肺科常用技术,通过引流出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复张,维持纵隔正常位置,重建胸膜腔正常负压,改善、恢复肺功能,是治疗气胸、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主要适用于:1.大量胸膜腔积液经反复抽液治疗仍不吸收者;2.张力性气胸伴呼吸困难,纵隔移位,出现持续性肺不张者;3.包裹性脓胸或局限性脓胸不易穿刺排脓者;4.脓液黏稠或有脓气胸者,治疗不顺利,需要反复进行胸膜腔冲洗或注药谈反腐等情形。
胸腔闭式引流的主要装置就是胸腔闭式引流瓶。早期传统的胸腔引流瓶,尤其是闭式引流瓶,采用三个玻璃瓶,分别作为积液瓶、水封瓶和调压瓶,在各瓶瓶口上分别塞上胶塞或木塞,引流连接管分别穿过胶塞或木塞,顺次连接各瓶腔内外及瓶与瓶之间,实现闭式引流,其存在:清洁、消毒、使用不方便,密封性差等诸多缺点。近十几年来,开始广泛使用一次性医学引流瓶,主要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较好地解决了清洁、消毒问题。这些一次性医学引流瓶的结构多是将一个塑质瓶体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顺序连通的腔体,分别作为积液腔和水封腔使用,在水封腔的瓶体上设置连接外接调压瓶的接口,实现三瓶引流的效果。采用这样的方式,用于水封的管腔或内腔会占据瓶体内较大的容积,相对减小了用于储存液体的积液腔的容积,降低了引流瓶的效用,一次性的使用方式也会带来原材料的浪费,同时生产过程和成本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引流效用、节约成本和资源的三腔引流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三腔引流瓶,用于连接引流管和负压源,它包括积液瓶和双腔瓶体,其中积液瓶上设有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第一瓶口与所述引流管连接,双腔瓶体包括水封瓶、调压瓶以及将水封瓶和调压瓶的内腔上部连通的连通腔,在水封瓶上设有第三瓶口,在调压瓶上设有第四瓶口和连接所述负压源的第五瓶口,第三瓶口内设有延伸至水封瓶内的水封管,第四瓶口内设有延伸至调压瓶内的调压管,第二瓶口与第三瓶口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将积液瓶与双腔瓶体分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容积的积液瓶,双腔瓶体中的水封瓶可以作为水封瓶使用,调压瓶作为调压瓶使用,从而减少非储存引流液体的瓶腔的容积,提高一次性医疗耗材所用原材料的实际使用效率,而且双腔瓶体可以减少瓶体连接所用的外部连接配件,避免出现连接处容易出现的泄漏等缺陷,从整体上提高了引流的效用,减少生产环节,节约了成本,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所述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与所述积液瓶一体成型。瓶口与瓶体一体成型,方便制作,同时避免局部出现泄漏。
所述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所述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的顶部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方便吹塑成型后一次性切割取下积液瓶体,简化加工工序,避免出现偏差。
所述第三瓶口、第四瓶口和第五瓶口与所述双腔瓶体一体成型。方便制作,同时避免局部出现泄漏。
所述第三瓶口、第四瓶口和第五瓶口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所述第三瓶口、第四瓶口和第五瓶口的顶部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方便吹塑成型后一次性切割取下双腔瓶体,简化加工工序,避免出现偏差。
在所述积液瓶上设有可嵌入所述水封瓶与调压瓶之间的突出部。可以将双腔瓶体与积液瓶拼合连接成一体,保持瓶体稳定,免去固定设置的多余部件,也方便加工制造。
在所述第一瓶口内设有单向装置。防止气液流体倒流进引流管内,提高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所述单向装置为薄膜气囊活瓣、单向活瓣或单向阀门。结构简单,设置方便。
在所述第五瓶口和所述负压源之间设有过滤装置。防止液体进入负压源,进一步提供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在所述积液瓶上设有提手环,方便抓取积液瓶,便于携带。
本发明的优点是:增加了了引流积液的容积,提高了引流操作的效用,提高一次性医疗耗材所用原材料的实际使用效率,方便生产加工,节约成本,使用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军,未经朱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57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