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螃蟹养殖用池塘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5373.6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3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旺龙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苏看 |
地址: | 241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螃蟹 养殖 池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螃蟹养殖用池塘。
背景技术:
人工养殖螃蟹对养殖场的要求很高,目前养殖螃蟹的池塘,要求面积一般在1—5亩为宜,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现有技术中,人工养殖螃蟹的池塘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太高,不容易找到适合的养殖场。根据螃蟹的生活习性,螃蟹喜欢在池塘围埂边缘,而且螃蟹好斗、食物竞争性强,普通池塘内可养殖螃蟹的密度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螃蟹养殖用池塘,以解决现有池塘内可养殖螃蟹密度小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密度螃蟹养殖用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内设置有多道土埂,并通过土埂将池塘内的水域分隔成连续的循环水渠,所述循环水渠内设置水底充气的增氧装置,并由增氧装置提供水循环的动力。
所述土埂设置有平缓的土埂斜面,土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可防止螃蟹打洞。
所述土埂斜面上种植有水草,水草沿水流方向平行种植,便于水体循环流动,流水环境更适宜螃蟹生长。
所述增氧装置一侧设置有挡板,挡板底部通水,增氧装置从水体底部充气,气泡上浮过程中,一侧被挡板阻挡,就会驱动水体向另一侧流动,从而使池塘内的水产生尾流,更适宜螃蟹生长。
所述增氧装置根据池塘大小和水流速度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根据气泵不同的功率和池塘面积的大小,选择用一个增氧装置或多个增氧装置,从而调节池塘内水流速度和流量。
投喂饵料时,通过轨道式自动投料装置沿池塘内的水渠均匀投洒饵料,防止螃蟹相互争抢食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螃蟹养殖池塘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池塘内设置土埂而增加池塘内养殖螃蟹的适宜面积,大大增加了池塘内可养殖螃蟹的密度,与传统螃蟹池塘相比,养殖密度可提高三倍以上;土埂将池塘内的水域分隔成连续的水渠,可使水体流动,有利于提高水体的溶氧量,适应螃蟹的生活习性;土埂坡度小,可防止螃蟹打洞,增氧装置从水底增氧,可提高水体溶氧率,同时驱动水体流动。而且在池塘内挖掘时保留土埂,便于在池塘还原耕地时复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挡板和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高密度螃蟹养殖用池塘,池塘3内设置有多道土埂4,并通过土埂4将池塘3内的水域分隔成连续的循环水渠5,循环水渠5内设置水底充气的增氧装置2,并由增氧装置2提供水循环的动力,土埂4设置有平缓的土埂斜面,土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可防止螃蟹打洞,土埂斜面上种植有水草,水草沿水流方向平行种植,便于水体循环流动,流水环境更适宜螃蟹生长。
增氧装置2一侧设置有挡板1,挡板1底部通水,增氧装置2从水体底部充气,气泡上浮过程中,一侧被挡板1阻挡,就会驱动水体向另一侧流动,从而使池塘内的水产生尾流,更适宜螃蟹生长,增氧装置2根据池塘大小和水流速度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根据气泵不同的功率和池塘面积的大小,选择用一个增氧装置或多个增氧装置,从而调节池塘内水流速度和流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旺龙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旺龙渔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5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生产制样方法
- 下一篇:节能减排对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