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韧7A04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4097.1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辛文侠;赵晓光;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创新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0 | 分类号: | C22C21/10;C22C1/03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徐槐 |
地址: | 25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a04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讲是一种高强高韧7A04型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7A04型铝合金为最常用的超硬铝,系高强度合金,可热处理强化。通常在淬火人工时效状态下使用,此时强度比一般硬铝高得多,但塑性较低;截面不太厚的挤压半成品和包铝板有良好的耐蚀性,具有应力集中倾向。点焊焊接性良好、气焊不良,可切削性在热处理后良好、退火状态下较低。
属Al-Zn-Mg-Cu系超高强度铝合金,亦称超硬铝,是超硬铝中想当成熟.使用较久和较广的一个合金。强度高,热处理强化效果好,退火和新淬火状态下塑性中等;与硬铝不同,人工时效状态下的耐蚀性比自然时效状态的耐蚀性好,且自然时效进程慢,需经过3个月后才能达到时效硬化峰值,故7A04在淬火人工时效状态下使用。其缺点是组织稳定性不高,低频疲劳强度低,有应力腐蚀破裂倾向。合金点焊焊接性良好,气焊不良,热处理后可切削性良好,但退火后的可切削性不佳。
传统的7A04型铝合金是由铝锭重熔法制备,该方法由于需要将铝锭进行重熔,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重熔时会对铝液的品质造成影响,烧损率大,从而影响了铝合金的品质,因此上述重熔法不适合国家技能减排的要求,也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传统的7A04型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如拉强度 σb (MPa):≥530、条件屈服强度 σ0.2 (MPa):≥400、伸长率 δ10 (%):≥5
,但是该力学性能有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需要一种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铝合金,同时需要一种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韧性、高强度的铝合金以及利用电解铝液直接生产铝合金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重熔法的缺陷,直接利用电解铝液进行生产,节约了能源和人力,同时减轻了对环境污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强高韧7A04型铝合金,其按质量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si 0.055-0.057%,Fe 0.072-0.079%,Cu1.68-1.71%,Zn 5.92-5.95%,Mg 2.36-2.40%,Mn 0.40-0.42%,Ti 0.06-0.08%,Cr 0.17-0.18%,其余为不可避免杂质及Al。
上述Zn/Mg的质量比为2.5:1。
上述不可避免杂质中单个杂质的质量分数≤0.05%。
上述不可避免杂质质量分数≤0.15。
优化的,一种高强高韧7A04型铝合金,其按质量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si 0.056%,Fe 0.072%,Cu1.69%,Zn 5.925%,Mg 2.37%,Mn 0.41%,Ti 0.07%,Cr 0.17%,其中单个杂质的质量分数为0.04%,杂质总质量分数为0.12%,其余为Al。
上述的一种高强高韧7A04型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向熔炼炉内灌入电解铝液,加入已经成分测定的铝锭≥电解铝液质量的40%,然后加入Al-Mn、Al-Cr、Cu金属;
(2) 调整熔炼炉内温度为740-750℃,加入Zn;
(3) 调整熔炼炉内温度为740℃,加入Mg;
(4) 对上述铝液进行精炼处理,精炼过程中取样分析并进行成分调整,精炼温度730-740℃,时间≥15分钟;
(5) 精炼完成后静置,静置时间为30分钟;
(6) 加入晶粒细化剂进行细化处理,然后采用两极陶瓷过滤板过滤,第一级过滤板过滤目数为40目,第二级过滤板过滤目数为50目;
(7) 将上述过滤后的铝液在热顶半连续铸造机中铸造,铸造温度为:700±5mm/min,铸造速度90-110 mm/min,水压为0.03Mpa;
(8) 铸造后的产品进行热处理,热处理与455℃保温1小时;465℃保温1小时,然后调节温度为120℃保温8小时,升温到160℃保温1小时;
(9) 成品入库。
上述步骤(1)中Al-Mn中Mn的质量分数为10%。
上述步骤(1)中Al-Cr中Cr的质量分数为5%。
上述步骤(6)中晶粒细化剂为Al-5Ti-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创新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创新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4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