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采空区空气冲击波灾害的防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3972.4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唐绍辉;文兴;吴亚斌;郭晓强;朱必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姜芳蕊;宁星耀 |
地址: | 410012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采空区 空气 冲击波 灾害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采空区空气冲击波灾害的防治方法,尤其适用于矿山开采后采空区垮塌在周围巷道中造成空气冲击波灾害的防治。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矿山开采后形成采空区,当采空区未进行有效充填治理,导致采空区顶板瞬间垮落时,会挤压采空区空间,使空腔内空气急速向贯通采空区的巷道中流动,极易产生空气冲击气流与气浪,在周围巷道中造成设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给周围的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为消除这种隐患,往往采用密闭墙的形式封闭贯通采空区的巷道,这种方法一是不方便人员进出采空区边界察看、观测采空区稳定性,二是当空气冲击波能量较大时,极易冲垮密闭墙,破碎墙体飞射,会造成更大程度的损失,可靠性低,灾害发生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防治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矿山采空区空气冲击波灾害的防治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山采空区空气冲击波灾害的防治方法,利用钢筋混凝土在已有贯通采空区的周围巷道5~20m范围内左右两侧等距交错构筑墙体,形成齿状阻波墙。
进一步,在已有贯通采空区的周围巷道中左右两侧交错构筑的各墙体,即齿状阻波墙的各单堵墙体,均等距布置,相邻两墙体之间的间距为2.5-3.5m (优选3m)。
进一步,在已有贯通采空区的周围巷道中左右两侧交错构筑的墙体不少于四堵;齿状阻波墙的单堵墙体厚度至少1m,宽度为1.5-2.0m(以便预留至少0.5m的宽度供工作人员行走使用),高度为2.0~2.5m。
本发明在防治由于矿山开采后采空区垮塌在周围巷道中造成空气冲击波灾害时,能充分降低空气冲击波的气压能。在贯通采空区的周围巷道中构筑阻波墙后,方便工作人员在贯通采空区的周围巷道中出入,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实时的察看、观测,同时减小采空区发生垮塌时压缩空气在周围巷道中形成冲击气流或者气浪灾害,从而起到防治采空区空气冲击波灾害的目的,有效提高矿山开采安全性。
本发明实现简单、实用、适用性广,根据实际条件对墙体构筑形式进行合理优化,避免对采空区进行密闭造成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困难的同时,利用齿状阻波墙,有效防治或减小采空区发生垮塌时压缩空气在周围巷道中形成的冲击气流或者气浪灾害,有利于此类矿山采空区的有效治理。
附图说明
图1为齿状阻波墙在采空区周围巷道中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齿状阻波墙在采空区周围巷道中布置结构在I-I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矿山采空区空气冲击波灾害的防治方法,在防治由于矿山开采后采空区1垮塌在周围巷道2中造成空气冲击波灾害时,为了充分降低空气冲击波的气压能,利用钢筋混凝土在已有贯通采空区1的周围巷道5~20m范围内左右两侧交错构筑墙体Ⅰ3-1、墙体Ⅱ3-2、墙体Ⅲ3-3、墙体Ⅳ3-4,形成齿状阻波墙3;在已有贯通采空区的周围巷道2中左右两侧交错构筑的各墙体,即齿状阻波墙3的各单堵墙体,均等距布置,相邻两墙体之间的间距为3m。所述周围巷道2为三心拱巷道。齿状阻波墙3的单堵墙体厚度1m,宽度为2m(以便预留至少0.5m的宽度供工作人员行走使用),高度为2.5m(即为三心拱巷道的墙高)。
实际中,为充分阻挡冲击气流与气浪,在已有贯通采空区1的周围巷道2中左右两侧交错构筑的墙体不少于四堵。
这样,在贯通采空区1的周围巷道2中构筑齿状阻波墙3后,方便工作人员在贯通采空区1的周围巷道2中出入,对采空区1稳定性进行实时的察看、观测,同时防治或减小采空区1发生垮塌时压缩空气在周围巷道2中形成冲击气流或者气浪灾害,从而起到防治采空区1空气冲击波灾害的目的,有效提高矿山开采安全性,该方法简单、实用、适用性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39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