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胶海绵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83862.8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9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倪张根;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康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G18/66;C08G18/48;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胶 海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胶海绵。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海绵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挑选海绵时,主要以它的触感和弹性为判断因素,触感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海绵往往受消费者欢迎。乳胶海绵作为一种具有泡孔结构的海绵,与普通海绵相比,其弹性高,承载性好,舒适耐久。同时,由于乳胶无法真空包装,因此,便限制了其应用与市场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橡胶刺激性气味、高密度、可真空包装的乳胶海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乳胶海绵,按照制备过程中的重量配比,由以下物质构成:聚醚多元醇100份,异氰酸酯35-75份,乙二醇0.5-1.5份,催化剂0.2-0.6份,硅油1.2-1.3份,发泡剂水1.5-3.5份。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多元醇由高反应活性聚醚为基础聚醚合成的接枝聚醚、聚氧化丙烯二醇、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三元醇、聚氧化丙烯甘油醚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
进一步的,所述硅油为软泡硅油。
上述乳胶海绵的制作工艺,同慢回弹海绵的生产过程,如专利CN101709143A所述。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产品原料和配方的调整,采用慢回弹海绵的加工工艺生产了一种无橡胶刺激性气味的乳胶海绵,同时乳胶无法真空包装,乳胶海绵可以。本发明乳胶海绵发泡密度可在40D左右,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成品乳胶的密度至少为70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公众能充分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乳胶海绵,由下述物质按照制备过程中的重量份配比构成: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三元醇65份,高反应活性聚醚为基础聚醚合成的接枝聚醚20份,聚氧化丙烯二醇10份,聚氧化丙烯甘油醚5份,异氰酸酯57.7份,乙二醇1份,三乙烯二胺0.4份,硅油为聚硅氧烷聚醚共合物1.2份,发泡剂水2.7份.
以上原料按照慢回弹海绵的制作方法得到密度为40D的的乳胶海绵,手感柔软 。物理性能如下: 伸长率:175%,拉伸强度:51.7kPa,硬度:7ILD。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乳胶海绵的配方,由下述物质按照制备过程中的重量份配比构成: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三元醇65份,高反应活性聚醚为基础聚醚合成的接枝聚20份,聚氧化丙烯甘油醚15份,异氰酸酯49份,乙二醇1份,三乙烯二胺0.4份,硅油为聚硅氧烷聚醚共合物1.3份,发泡剂水2.25份.
以上原料按照回弹海绵的制作方法得到密度为45D的乳胶海绵,手感跟乳胶一样。物理性能如下:伸长率:160 %,拉伸强度:53,硬度:8 ILD。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乳胶海绵的配方,由下述物质按照制备过程中的重量份配比构成: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三元醇65份,高反应活性聚醚为基础聚醚合成的接枝聚20份,聚氧化丙烯二醇10份,聚氧化丙烯甘油醚5份,异氰酸酯51份,乙二醇1份,三乙烯二胺0.2份,硅油为聚硅氧烷聚醚共合物1.2份,发泡剂水2份。
以上原料按照回弹海绵的制作方法得到密度为50 D的乳胶海绵,手感比较柔软。物理性能如下:伸长率:166%,拉伸强度:55,硬度:8ILD。
实施例4
本发明一种乳胶海绵的配方,由下述物质按照制备过程中的重量份配比构成: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三元醇65份,高反应活性聚醚为基础聚醚合成的接枝聚20份,聚氧化丙烯甘油醚15份,异氰酸酯62份,乙二醇1份,三乙烯二胺0.6份,硅油为聚硅氧烷聚醚共合物1.3份,发泡剂水3份.
以上原料按照回弹海绵的制作方法得到密度为35D的乳胶海绵,手感无乳胶感觉。物理性能如下:伸长率:150%,拉伸强度:52,硬度:9ILD。
本发明乳胶海绵的本质是海绵,但是却具有乳胶的特性,并且优于乳胶。乳胶是有刺激性气味的,并且受原料限制,乳胶海绵柔软、无味、舒适性强,可满足人们对海绵和乳胶的并列需求,并可完全替代海绵和乳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康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康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38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晒防火油漆
- 下一篇:人造皮料原料的制造方法、人造皮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