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间隙放电管模块及其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3831.2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袁誉湘;李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华炜雷电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17/02 | 分类号: | H01J17/02;H01J17/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徐万禄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放电 模块 及其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管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可以随意接入强电电源系统中多间隙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模块及其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多间隙放电管是用于过电压的保护上,但单间隙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不能直接应用在电子设备电源系统中的根本原因在于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在强电电源系统中过电压后不能自行关闭,导致电源短路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或使单间隙放电管自身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号为200920132527.4中披露了改进的带外接触发端子的多间隙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其区别特征在于设置陶瓷环片,所述的陶瓷环片将端电极或中间电极与内电极分隔开来,在所述的中间电极边缘设置触发端子,用于接外电阻,用以预先导通放电单元,由于脉冲过电压过后电源峰值电压低于维持极间弧光放电的电压,因此能停止工作灭弧,达到雷电过电压泄放的目的,但是在本结构中解决了弧光放电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问题就是,此结构中如说明书中第0030段描述的,一个端电极与火线或者相线连接,另一个端电极与零线或者接地保护,此连接方式不适用于全模保护模式,对于三相的电力系统来说,两火线之间的过电压的保护更是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间隙放电管模块及其封装结构,其结构简单,其连接电力系统的端子设置有三个或者以上,不受正反接的影响,具有对称式的结构,尤其适合全模保护型的雷击浪涌保护模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多间隙放电管模块,包括端电极、内电极、中间电极和金属化陶瓷绝缘件,所述的端电极设置在两端,在两端电极之间设置两节或者以上的金属化陶瓷绝缘件,所述的金属化陶瓷绝缘件与所述的中间电极相间设置,所述的金属化陶瓷绝缘件内设置内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化陶瓷绝缘件设置两个通孔,该通孔分别为左放电孔和右放电孔,在两端电极之间至少设置一中间端电极,两端电极之间的左放电孔形成左放电间隙组,两端电极与一中间端电极之间形成两个右放电间隙组。
优选地,所述的中间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连接缘,对应所述的左放电孔设置所述的第一电极片,对应所述的右放电孔设置所述的第二电极片,所述的连接缘设置在左放电孔的边缘以隔离相邻的金属化陶瓷绝缘件。
优选地,所述的右放电孔设置一具有厚度的台阶。
优选地,所述的金属化陶瓷绝缘件的右放电孔内的台阶承托所述的内电极,该内电极为片状结构,其形状与该放电孔的横截面相同,并且一垫圈从上方压紧所述内电极的边缘,所述的垫圈与所述的金属化陶瓷绝缘件的顶面持平。
优选地,所述的中间电极中的第一电极片的边缘朝所述第一电极片水平的中线倾斜,形成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的端电极也设置一凸台。
优选地,所述的中间电极中的上凸台和下凸台分别伸入相邻的金属化陶瓷绝缘件的左放电孔内,内电极与设置在上方的第二电极片之间的距离等于内电极与设置在下方的第二电极片之间的距离等于上凸台与下凸台距离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中间电极由两个不互相连接的电极片组成。
一种多间隙放电管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多间隙放电管,外壳及PCB板,所述的外壳为一半封闭的盒状结构,所述的多间隙放电管的连接端子穿过所述的PCB板,并且所述的多间隙放电管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的PCB板与所述的外壳形成一封闭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华炜雷电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华炜雷电防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3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圈的制造方法、套圈及滚动轴承
- 下一篇:液面限位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