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3550.7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饶进军;冯俊兴;黄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1/14 | 分类号: | B64D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投 自动 升空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属于隔振缓冲技术与浮空器技术交叉领域。
背景技术
系留气球是一种无动力气球飞行器,主要依靠气囊内的浮升气体获得浮力,并用系留缆绳拴系固定。借助于系留缆绳、气动升力和剩余浮力,可以在空中特定范围内实现定高度、长时间驻留。系留气球在时间和空间上弥补飞机和卫星的空白,适合搭载各类电子任务装备,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大部分系留气球平台采用车载式,即指将系留气球搭载电子任务设备置于移动车辆上,以实现浮空通信中继、环境监控等功能。而采用空投方式使系留平台进入目标区域的研究较少。空投是指利用降落伞等气动力减速器将武器装备、物资等投送到指定地点的一种技术,已成为当前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装备投送、物资补给及抢险救灾手段。因此,需要在空投载荷着陆时进一步采取着陆缓冲或减振抗冲击措施,对空投的装备物资进一步进行减速或吸收其下降的动能,以降低其着陆冲击加速度的峰值。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发生频率的加大,如何全方位、及时、准确地获取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状况及相关视、音频信息,是直接影响应急保障行动指挥员实施正确指挥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设计一种可用于空投的系留平台具有一定得必要性,不仅可以成为武器装备投送、物资补给及抢险救灾的手段,还可以应用于未知环境领域中的科学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系留平台工作方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空投将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送入目标区域的工作方式,利用着陆缓冲装置承载并保护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实现软着陆,系留平台着陆后可实现自动升空,进行后期的通信中继、环境监测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工作可靠等优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包括着陆缓冲装置和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作为被保护对象安置于着陆缓冲装置内,所述着陆缓冲装置采用蜂窝纸板和空气弹簧形成双层隔振缓冲结构,实现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软着陆,通过气球囊体自动充气后的大气浮力作用搭载任务平台实现一定高度的升空。
所述着陆缓冲装置还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四组所述空气弹簧通过螺栓分别安装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的底部四个对角上;所述内框架与所述外框架四周侧面间和顶部间均填充有所述蜂窝纸板,需保证填充的所述蜂窝纸板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间过盈接触,同时所述外框架底部外侧粘贴有多层所述蜂窝纸板,多层所述蜂窝纸板由统一规格蜂窝纸板相互叠合而成,且相邻蜂窝纸板的蜂窝结构错开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多层所述蜂窝纸板厚度由空投高度和空投载荷重量决定。
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包括气球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气球囊体压紧组件、气球囊体、任务平台、旋转铰链、系留缆绳、设备安装面板、气动系统、任务平台拉紧组件、上泡沫衬垫和下泡沫衬垫;
1)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包括两根压紧杆、两个第一脱钩器和一根压紧绳,两个所述第一脱钩器分别通过螺栓对称安装于所述内框架的顶部棱钢上,所述压紧杆与所述第一脱钩器的圆形吊环连接,所述压紧绳分别穿过两根所述压紧杆上的通孔,使两根所述压紧杆处于拉紧状态并压在所述气球囊体上;
2)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包括两组拉紧件,每组包括一个固定铰链、一根拉紧绳、一个第二脱钩器,所述固定铰链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任务平台底面板上,所述第二脱钩器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内框架底部的钢板上,所述拉紧绳一端与所述固定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脱钩器的圆形吊环连接;
3)所述设备安装面板通过四组螺栓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侧棱上,在所述设备安装面板和所述内框架间底部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所述上泡沫衬垫和所述下泡沫衬垫,主要用于保护所述氦气储气瓶,同时所述上泡沫衬垫用于支撑所述任务平台,所述任务平台固定在所述气球囊体正下方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和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将所述气球囊体和所述任务平台限位于所述内框架中;在所述任务平台正下方安装有所述旋转铰链,所述系留缆绳一端所述旋转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框架连接;
4)所述气动系统由氦气储气瓶、导气管、减压器、减压阀、开关阀、排气阀、气压传感器、充气阀和可控离合接头组成,所述氦气储气瓶置于所述上泡沫衬垫和所述下泡沫衬垫中以进行限位和保护;所述氦气储气瓶氦气输出依次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所述减压器、所述减压阀、所述开关阀、所述充气阀、所述可控离合接头和所述气球囊体,在所述开关阀与所述充气阀气路间连接有所述排气阀和所述气压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35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