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芥子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83450.4 | 申请日: | 2013-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波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04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68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芥子 治疗 慢性 咽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尤其是一种白芥子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咽下组织常患的一种炎症,多为中医学中的虚症或虚实夹杂症,每因摄养不慎,过量烟、酒、辛、辣、酸、冷性食物,而热病伤津,或寒凉攻伐太过,以及久病伤阴,而导致痰持瘀阻脾、胃、肺经虚热,尤其是肺、肾阴虚,而形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为:咽喉痒痛,有异物感,咳痰困难,常出现恶心,发干呕,难受无比;对于慢性咽炎,由于咽炎部位组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炎症无法修复,现在中药主要是采用清热解毒为主,对于急性咽炎有效,但对于慢性咽炎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芥子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用于白芥子治疗慢性咽炎效果好。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白芥子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刺五加3-5、淫羊藿3-5、满山红3-5、三七3-5、白芥子3-5、麦冬5-8、沙参5-8、水蜈蚣3-5、生甘草1-2、浙贝母3-5、姜皮3-5、翠云草3-5、黄荆子3-5、焦山楂3-5、青果3-5。
本发明中药可以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胶囊剂、片剂、冲剂、药丸等常规制剂,也可以直接煎服或制成散剂服用。
本发明处方中三七、焦山楂能破宿血,有利于修复咽部炎症组织,满山红性寒,归肺经,能激发咽部血液循环,刺五加、淫羊藿能激发人体阳气。促进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咽部机能更新,白芥子于寒痰喘咳,痰滞经络,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可有效改善咽炎部位长期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加速血液循环,全方以温补为主,结合沙参能润肺止咳,翠云草、水蜈蚣杀灭咽部病毒,对于慢性咽炎有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能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白芥子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公斤)的中药制成:刺五加3、淫羊藿5、满山红5、三七3、白芥子5、麦冬8、沙参8、水蜈蚣3、生甘草1、浙贝母5、姜皮5、翠云草5、黄荆子5、焦山楂5、青果5。
将上述中药洗净后烘干,粉碎成200-250目粉,即可,日服三次,每次3-5克。
本发明经50 例临床观察,其基本情况是:50 例患者,男30人,女20人,而且都是经当地医院确诊的慢性咽炎患者,病程1-6年,均无法治愈,时好时坏,不同程度地出现下列症状:咽喉痒痛,有异物感,咳痰困难,常出现恶心,发干呕。服药1个月,14人症状消失,咽部局部充血减退,有滤泡者基本消失;服药3个月,28人症状消失,咽部局部充血减退,有滤泡者基本消失;另8人均有好转,咽部局部充血减轻,异物感减轻。有效率100%。经随后的抽样调查,一年多均末见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波,未经周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3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钴铜贫矿或尾矿的选冶联合工艺
- 下一篇:一种香辣熏肉的腌制配方及腌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