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流体X型喷嘴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82666.9 | 申请日: | 2013-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0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征;徐成;周明亮;季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15/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流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嘴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SNCR烟气脱硝还原剂喷射的双流体喷嘴。
背景技术
SNCR脱硝技术在水泥行业已逐渐使用,用来治理氮氧化物(NOX)废气污染物的排放问题。该技术即在分解炉和窑尾烟室的部分区域(温度区间850~1100℃)喷射还原剂溶液(尿素或者氨),与NOX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清洁的N2和水,达到废气脱硝的目的。喷嘴作为还原剂喷射模块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SNCR脱硝系统的效果。
目前用于脱硝系统的喷枪采用的雾化喷嘴,主要有单孔型喷嘴和扇形喷嘴。单孔型喷嘴,刚度大,喷出速度快,但容易堵塞,且流量调节范围小,覆盖面积小;扇形喷嘴,覆盖面积大,但刚性弱,炉膛内的高风速影响其雾化效果,还原剂与NOX反应不充分,导致还原剂溶液利用率下降,为达到合格的NOX排放浓度,需增加脱硝成本。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高用于SNCR脱硝系统喷枪的喷嘴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换便捷、结构简单、流量调节范围大、雾炬穿透性强、覆盖面积大、抗堵性能优异、耐腐蚀性能强的X型双流体喷嘴。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一种双流体X型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锁紧螺母、喷头座,喷头座固定在喷枪杆上,锁紧螺母将喷头与喷头座连接为一体,喷头座设置中心孔连通压缩空气,外围均布直孔连通液体,在喷头内部设有混合腔,在喷头头部设有喷孔,且与混合腔相通,在喷头头部尾部设有斜孔,且与混合腔相通,斜孔与直孔相通,直孔与混合腔相通。
所述的喷头座设置螺纹结构与锁紧螺母连接。
所述的直孔数量为2~10。
所述喷头上的喷孔间夹角α范围30°~ 180°,斜孔间的夹角β范围80°~ 90°。
所述喷头和喷头座通过端面a紧密贴合,形成密封结构。
所述喷头与锁紧螺母之间通过锥面b接触。
所述喷头、锁紧螺母和喷头座均采用耐高温、抗磨合金钢材质。
所述的喷孔的数量为 4~8。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设计更换便捷、结构简单、流量调节范围大、雾炬穿透性强、覆盖面积大、抗堵性能优异、耐腐蚀性能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喷头1上的喷孔8的均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喷头座3上均布直孔5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双流体X型喷嘴,包括喷头1、锁紧螺母2、喷头座3,喷头座3固定在喷枪杆9上,锁紧螺母2将喷头1与喷头座3连接为一体,喷头座3设置中心孔4连通压缩空气,外围均布直孔5连通液体,在喷头1内部设有混合腔7,在喷头1头部设有喷孔8,且与混合腔7相通,在喷头1头部尾部设有斜孔6,且与混合腔7相通,斜孔6与直孔5相通,直孔5与混合腔7相通。
所述的喷头座3设置螺纹结构与锁紧螺母2连接。
所述的直孔5数量为2~10。
所述喷头1上的喷孔8间夹角α范围30°~ 180°,斜孔6间的夹角β范围80°~ 90°。
所述喷头1和喷头座3通过端面a紧密贴合,形成密封结构。
所述喷头1与锁紧螺母2之间通过锥面b接触。
所述喷头1、锁紧螺母2和喷头座3均采用耐高温、抗磨合金钢材质。
所述的喷孔8的数量为 4~8。
喷嘴安装好后,分别从喷枪杆处通入一定量的压缩空气和液体。进入喷嘴后,高速液体流从喷头座3上的均布直孔5流至喷头1上的斜孔6,冲击斜孔6,液体自身冲击混合,产生初期雾化效应,在经过斜孔6高速射流至混合腔内壁;高速气流从喷头座3上的中心孔5喷射至混合腔,与液体小颗粒充分混合、冲击,形成细小且均匀的雾化颗粒,从喷头1上的喷孔8喷出。
当喷嘴最大流量确定时,通过调节喷头座3上的直孔5的液体流量,即可简单快捷地调节喷嘴的实际流量。
调节压缩空气的压力(0.4~0.7Mpa之间)来改变喷嘴的雾化范围。
更换喷嘴时,只需将锁紧螺母2旋下,拆下损坏的喷头1,将合格的喷头1贴合在喷头座3上,在拧紧锁紧螺母2即可。
喷嘴的雾化角度和覆盖面积与喷头的喷孔有关,可根据需要改变喷孔的数量和喷孔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2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