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辅助高效真空油炸制备调味牛蒡脆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2483.7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8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慜;祝银银;郑正足;石永文;张卫明;段新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素子园八味食品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14 | 分类号: | A23L1/214;A23L1/01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31570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辅助 高效 真空 油炸 制备 调味 牛蒡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微波辅助高效真空油炸制备调味牛蒡脆片的方法,涉及一种利用热效能高的微波辅助真空油炸脱水加工技术,属于果蔬脆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蒡,拉丁学名为Arctium lappal,别称牛菜、大力子、恶实、牛蒡子、蝙蝠刺、东洋萝卜、东洋参、牛鞭菜等。牛蒡属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种是多年生宿根植物,栽培种是二、三年生大型草本植物。主要产地是徐州、河北、新疆等地。牛蒡嫩叶及肉质根可食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型蔬菜,有“蔬菜之王”之称,其营养价值可与人参相比,在日本有“东洋参”的美誉。牛蒡的根部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它是一种可以帮助身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的温和营养药草。牛蒡可每日食用而无任何副作用,且对体内各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能,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日本人常年食用牛蒡的根部。
营养分析表明,牛蒡根含牛蒡甙、蛋白质、生物碱以及维生素B1、B2、及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等,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的天门冬氨酸占总氨基酸的25%-28 %,精氨酸占18%-20 %。每100 g牛蒡鲜菜中含水分约87 g,蛋白质4.1-4.7 g,碳水化合物3.0-3.5 g,脂肪0.1 g,纤维素1.3-1.5 g,胡萝卜素高达390 mg,比胡萝卜高280倍,维生素C 1.9 mg。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 mg,磷106 mg,铁7.6 mg,并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素,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
牛蒡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较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西医认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积、祛痰止泄等药理作用外,还用于便秘、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的食疗,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研究表明,牛蒡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和抑制癌细胞滋生、扩散及移弃水中重金属的作用,是非常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2002年国家卫生部把牛蒡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微波辅助真空油炸是真空油炸和微波加热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当压力降低时,可以减小气相中的水蒸汽分压,物料的沸点温度降低,因而可使物料处在低温状态下进行脱水,使水分扩散速率加快。随着油炸锅内压力的降低,水的沸点温度降低,物料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加速了内部水分的迁移速度;由于表面水分的快速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得物料表面的温度迅速降低,从而增加了内外温度梯度,更加速了内部水分的迁移,形成更高的内部蒸汽压力差,使物料内部包裹的气体迅速释放,促使物料快速膨化,提高膨化效果。真空油炸在较低的温度(80-120 ℃)以及较高的真空度(0.07-0.098 MPa)下进行食品加工,因为物料处于低氧环境中,此过程可以减轻甚至避免食品在高温加工中的氧化作用,保持原有产品的色泽、风味及营养成份,因此适合休闲食品的加工。真空系统相对于大气压而言,是处于负压状态,其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在这种相对缺氧的状态下进行食品加工,可以减轻甚至避免氧化作用所带来的危害,例如脂肪酸败、酶促褐变或其它氧化变质等。
微波高效加热具有热量传递快,加热时间短等突出优点。同时,微波穿透食品物料内部直接作用于水分子,使物料内部瞬间受热,导致物料内部水分的迅速汽化和迁移,并形成无数微孔通道,产生多孔性的结构,并阻止产品的干缩,从而极大的提高产品的脆性。真空环境可以降低了微波干燥系统的压强中,同时利用微波能进行物料的干燥和膨化。采用真空微波油炸可以实现物料高效、均匀、低成本脱水,同时保留物料原本的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且产品含油量低,产品口感松脆。
远红外杀菌技术不需要传媒,热直接由物体表面渗透到内部,因此不仅可以用于一般的粉状和块状食品的杀菌,而且还可用于坚果类食品如咖啡豆、花生和谷物的杀菌与灭酶以及袋装食品的杀菌。
出口牛蒡产品质量要求很高,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牛蒡去皮变色的问题,因此,李建松分析探索了去皮牛蒡在加工中变色的机理和控制方法,解决了牛蒡变色的问题,结果表明采用1%柠檬酸和2%食盐水溶液护色效果良好,产品质量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素子园八味食品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未经宁波素子园八味食品有限公司;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2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