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抽屉门自动开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1659.7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2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东;李成林;张珩;刘志军;王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2 | 分类号: | F25D23/0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路阳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抽屉 自动 开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冰箱上抽屉门的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法式、意式、日式等冰箱冷冻室为抽屉结构,即抽屉的前端具有门体,门体可封闭箱体,在日常使用时如果抽屉承重较大,加上箱体密闭可能存在的负压,可能会导致抽屉开门困难。为了方便消费者使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02470591号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在冰箱门体上设置触摸按键,冰箱箱体上设置有控制板,触摸按键与控制板之间通过线缆连接,这样,当消费者需要打开门体取物时,可按压触摸按键,信号将通过线缆传递至控制板,控制板进而向驱动装置发出指令从而打开门体。但由于门体为运动部件,在运动部件上增加线缆,质量风险高,线缆容易被折断或缠绕到其它部件上,导致功能失效。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冰箱抽屉门自动开启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信号输入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信号传递可靠度的冰箱抽屉门自动开启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冰箱抽屉门自动开启装置,包括箱体、抽屉门体及驱动机构,所述抽屉门体上设有信号输入装置,箱体上设有控制装置,箱体与抽屉门体两者之一上设有弹性装置,另一个上设有接触片,抽屉门体处于关闭时,弹性装置与接触片导通,所述驱动机构可在控制装置控制下打开抽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装置设置在抽屉门体上,接触片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连接板及与连接板连接并突伸出抽屉门体后表面的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输入装置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片与控制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二导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输入装置为触摸按键,所述控制装置为控制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杆、蜗轮、齿轮、齿条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驱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带动齿条做直线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条与抽屉一体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条可拆卸地设置在抽屉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条在前后方向上设有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所述箱体设有容纳抽屉的间室,间室的侧壁设有感知部件,该感知部件分别与第一凸轮、第二凸轮接触以确定齿条初始位置及最大移出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器为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箱体、抽屉门体上分别设置弹性装置及接触片,可在门体关闭时保证信号输入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导通,而在抽屉打开时,弹性装置与接触片断开,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发明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抽屉门体打开状态下的冰箱局部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触摸按键与控制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冰箱包括箱体1、抽屉和驱动机构2。箱体1内具有容纳抽屉的间室11,间室1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引件111,抽屉可通过与导引件111的配合进出间室11,另外,导引件111还对抽屉起到支撑作用。本发明中的抽屉是具有门体结构的抽屉,即抽屉的前端设有抽屉门体3,抽屉门体可关闭箱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1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