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1589.5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卞书波;陈继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扬式绳索回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
背景技术
拉脱式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与插座在分离之后,要求有相应的回收机构能够将插头收集起来,从而避免其与插座分离后在设备内部随意晃动而损坏,或者因此而损坏相应设备。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可采用电气回收的方式来回收与插座分离后的插头,电气回收机构虽然能够实现对插头的收集,但是却存在着破坏设备内部电场等缺陷,并且电气回收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插头最终可能会回收失败。
结合拉脱式电连接器组件的工作原理我们可知,该种电连接器组件在分离时是靠拉脱来实现的,而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拔力往往也是已经设定好的,因此可以通过加装弹簧、导杆等手段将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拔力转化成相应部件的运动,即将插头与插座之间的分离动作转化成相应部件的运动,如摆杆的摆动等。此种情况下,若设计出一种能与插头和插座的分离动作配合以回收插头的机械式回收机构,则势必能够解决插头回收不可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被插头与插座的分离动作触发而回收插头的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包括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执行部分包括支架以及通过芯轴可转动的装配在支架上的绕线盘部件,绕线盘部件与支架之间设有卷簧;控制部分包括立架,立架的一侧滑动装配有沿直线行走的滑块,滑块的前部设有制动插销,制动插销向前穿过立架,立架与滑块之间顶装有向前推压滑块的推压弹簧,绕线盘部件上设有与滑块的制动插销对应的插孔。
所述绕线盘部件上设有用于将绕线盘部件的转动角度限定在360°之内的限位结构。
绕线盘部件包括主动盘和被动盘,卷簧设于主动盘与芯轴之间,被动盘与主动盘同轴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其外周面上设有绕线槽,芯轴上还固定装配有封盖,所述绕线槽被封在封盖之中并且可相对于封盖转动,封盖上设有内外通透的、与绕线槽相通的出线口。
滑块上设有挡壁,所述立架的后部还设有支座,支座上铰接装配有用于向后拨动滑块的拨杆,拨杆与支座形成跷跷板结构并且其前端设有与滑块上的挡壁钩挂配合的拨块,当制动插销向插孔中插装到位时,拨块位于挡壁的上端处或下端处。
所述滑块上设有挂孔,挂孔为滑块左右方向上的孔,其在上下方向上分为工作部和用于避让拨块的让位部两部分,所述挡壁由工作部的后侧孔壁构成,让位部的后侧孔壁位于挡壁的后方处。
挂孔的让位部位于工作部的上方处。
挂孔的端面呈背部靠前的瓦刀形。
在使用该收绳机构时,可首先将插头与相应的运动部件绑定,然后通过相应的传动结构将滑块与运动部件传动连接在一起,初始状态下,所述滑块上的制动插销插在绕线盘部件上的插孔中,从而便可将绕线盘锁定,当插头与插座分离时,其分离动作通过相应的运动部件传出,在经过相应的传动结构的作用后便可驱动滑块移动,从而完成对绕线盘部件的解锁,解锁后的绕线盘部件将会在卷簧的作用下转动,进而便可带动相应的与插头连接的钢丝绳来对插头进行回收,通过以上描述可知,该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能够被插头与插座的分离动作触发而回收插头。另外,整个过程中,全部是由相应的机械传动部件来控制,从而克服了电气回收的所有缺陷。
更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所述限位结构以后,能够将绕线盘部件的转动角度设定在360°以内,从而可以避免其在卷绕过程中被再次锁死,方便的实现对绕线盘的直接复位,进而实现对该收绳机构的重复利用;将绕线盘部件分为主动盘和从动盘以后,一方面方便了对卷簧的装配,另一方面也可方便的单独更换较容易受损的卷簧;拨杆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与相应传动部件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的执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的执行部分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的实施例1,如图1-5所示,包括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1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学成像设备
- 下一篇:双电层电容器用的可极化电极